本报讯 (记者 张静 邓大伟 实习生 赵国皓)一个个铆足干劲的身影、一台台先进机器的轰鸣……近日,在重庆烯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烯宇新材料)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加紧赶制订单。
“我们正在为康冠生产27寸的闺蜜机触摸膜,每天工人两班倒,第一批订单2万台,共计890多万元,后续还有8万台。”烯宇新材料董事长周明介绍。
烯宇新材料是国内具备纳米银线材料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材料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型企业。作为一种柔性新材料,纳米银线被视为新一代人机交互的关键材料,现广泛应用于C端可交互商显市场,如商显一体机、智能调光膜等大众领域,也被用于生物传感和透明电磁屏蔽等高端前沿领域。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周明对纳米银线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要在纳米银线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国际中早有先行者。
“很长一段时间内,纳米银线的市场都被美国Cambrios垄断,要想打破这种格局,就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周明带领团队勇闯“技术关”,向纳米银线材料行业发起挑战,从“纸上谈兵”到组建实验室,再到上线生产,一路闯过了很多关。
通过奋战,烯宇新材料成功攻克8~10nm纳米银线技术,实现20~25nm纳米银线规模化生产应用,材料性能与国外同类材料相当,打破国外对该核心基础材料技术的垄断。“目前,公司日产能1000片左右,满负荷生产每月产值可达3000万元。”周明说。
当然,烯宇新材料并不止步于纳米银线在触摸领域的应用,还在积极开拓新蓝海,与上海复旦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签订战略研发协议,研发将纳米银线运用到钙钛矿电池的电极上,进展十分顺利。
周明告诉记者,钙钛矿电池的应用材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整个市场将达到万亿级规模。钙钛矿电池的电极层通常采用透明导电的氧化铟锡等材料,但使用氧化铟锡存在三个痛点,一是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成本高,其次氧化铟锡阻抗性高,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偏低,还有就是氧化铟锡不能弯曲,而纳米银线导电、透光、弯折性能好,具有高导性、低阻抗,是替代氧化铟锡的最佳材料之一。
抢抓机遇,烯宇新材料加大研发投入。“除了綦江这个研发中心外,我们还计划在武汉建立第二个研发中心,预计投入2000万元的研发设备,引进更多博士人才,突破纳米银线新材料应用的技术难关。”对于未来发展,周明心中有着清晰的规划,“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纳米银线材料,通过不断创新,推动纳米银线商用化,逐步挖开了纳米银线产业‘宝藏’,把烯宇新材料打造成为行业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