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龚丹)6月28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先投后股”政策发布会暨第二批项目招募启动仪式举行,首批4个项目正式签约立项。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往往难以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启动资金。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帮助项目度过资金寒冬,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
“先投后股”就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先期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技型企业投入财政资金,后期按照事先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伴随企业共同成长,在被投企业步入自我发展阶段后,再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的一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据悉,重庆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先投后股”改革试点以来,围绕“建制度、选机构、选项目”,按照改革任务要求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研究形成科技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股权转化、投后管理、股权退出等阶段,以及规程完备的制度体系。
经过项目申报、形式审查、项目评审、尽职调查、投资意向谈判、确定拟立项项目、公示等流程,最终“果蔬保鲜的空气放电自由基发生装备开发及产业化”“三维指静脉识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石墨烯改性水性工业漆研发”“低成本超音速爆震发动机产业化”首批4个项目获得立项。
“先投后股”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政府“背书”,更是信心和底气。来自重庆涂镀佳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改性水性工业漆研发”项目,此次获得200万元资助。该公司在石墨烯改性水性漆涂层配套适应性的研究已得到了实际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配件等。
“目前,项目团队正处于产品研发到批量化生产试制的关键阶段,资金青黄不接。”重庆涂镀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兰伟表示,此次能获得“先投后股”项目立项资助,无疑是给项目送来了“及时雨”。
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邓敏军局长表示,通过“先投后股”等政策的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首批签约的4个项目,总资助资金超过700万元。实现了财政资金支持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必将让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更有效地衔接。
当天,还举行了“2023年度‘先投后股’项目招募启动仪式”。据了解,申报项目应符合重庆高新区产业导向,属于新型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科技服务、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空天信息、AI及机器人、生物制造领域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按照“先投后股”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力争到2025年,转化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工作贡献力量,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