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聚焦半导体行业重庆新增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重庆两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重大突破 黑障区“照样看得清”数字化智能化让“小”齿轮变大变强专注生猪研究数十年 只为端稳国人“肉盘子”航天科普研学基地落户奉节制造产业狠抓研发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聚焦半导体行业
重庆新增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重庆两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重大突破 黑障区“照样看得清”
数字化智能化让“小”齿轮变大变强
专注生猪研究数十年 只为端稳国人“肉盘子”
航天科普研学基地落户奉节
制造产业狠抓研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先广
数字化智能化让“小”齿轮变大变强

  李先广。(受访者供图)

  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先广,从1988年起,已经与齿轮打了30多年交道。

  我国是机械制造大国,但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齿轮产业都对国外高端制齿装备依存度高,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齿轮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状况。

  “研发核心技术,开发精密制齿装备,提升制齿精度,刻不容缓!”这一信念支撑着李先广潜心开展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在不停歇的攻关中,取得六轴数控滚齿机、数控剃齿机等成果,并于2007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他又获得首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以及高效数控精密磨齿机的研发。

  “有的大型装备上的齿轮,直径可达两三米。这么大的齿轮要加工,必须要用大型机床。”李先广回忆道,当时,我国并没有这样的大型齿轮加工机床,一旦国外对我们“卡脖子”,我国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就无法维修,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更不可能制造新的大型装备。

  围绕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产品精度也更高。

  据悉,李先广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和课题3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攻克精密复杂加工行业的关键加工工艺技术,提高了我国精密复杂加工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改变了核心制造装备长期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2018年,他凭借“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成果,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组稿件由重庆日报记者张亦筑采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