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先广。(受访者供图) |
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先广,从1988年起,已经与齿轮打了30多年交道。
我国是机械制造大国,但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齿轮产业都对国外高端制齿装备依存度高,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齿轮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状况。
“研发核心技术,开发精密制齿装备,提升制齿精度,刻不容缓!”这一信念支撑着李先广潜心开展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在不停歇的攻关中,取得六轴数控滚齿机、数控剃齿机等成果,并于2007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他又获得首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以及高效数控精密磨齿机的研发。
“有的大型装备上的齿轮,直径可达两三米。这么大的齿轮要加工,必须要用大型机床。”李先广回忆道,当时,我国并没有这样的大型齿轮加工机床,一旦国外对我们“卡脖子”,我国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就无法维修,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更不可能制造新的大型装备。
围绕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产品精度也更高。
据悉,李先广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和课题3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攻克精密复杂加工行业的关键加工工艺技术,提高了我国精密复杂加工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改变了核心制造装备长期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2018年,他凭借“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成果,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组稿件由重庆日报记者张亦筑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