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敢想会创 他们展现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力量
第02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加快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敢想会创 他们展现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力量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想会创 他们展现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力量

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团市委、市科协公布了“2022年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物”20位获奖人员名单。他们当中,既有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科普教育的公司创始人,也有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还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高校科研工作者。

  此次评选旨在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评选对象包括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国家安全重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者、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为乡村振兴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物,深入了解他们扎根科研一线、坚持科技为民的故事。

  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科普教育

  2022年初,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由綦江区科协推荐的开拓航天科普实践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当年我市唯一获评的企业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我从小就有从事科普教育的梦想。”开拓航天科普实践教育基地由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公司总经理丁强强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交互需要通过卫星来实现,航天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卫星部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年产200颗卫星产品的配套能力。

  在做好卫星产品研发生产的同时,丁强强也在思考,卫星、火箭这些高大上的航天科技,如何才能更“接地气”走进千家万户?

  2019年,丁强强带领团队在綦江建设了2500平方米的航天主题科普展馆,内容涵盖宇宙的起源、太阳系八大行星、空间站、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等专区,并配有专业有趣的科普课程,面向广大青少年开放,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科研兴趣,弘扬航天精神。该科普展馆也填补了綦江区航天科普的空白。

  作为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廖希也一直活跃在科普教育一线。在致力于无线智能感知融合技术的源头和应用研发的同时,她还积极投身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从2020年起,她瞄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学科竞赛,建立了本科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敢闯会创的精神与能力。

  干一行爱一行,做行业潜心研究的“先行者”

  在重庆市地矿测绘院有限公司,提起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娜,大家不禁纷纷竖起大拇指,“刘总工身上最能体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测绘人典范。”

  入职11年,刘娜始终坚守在耕地资源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冲锋在地灾应急监测、国土资源调查的“第一线”,奋战在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前沿”。

  2018年3月,在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她牵头成立“刘娜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以新型测绘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探索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时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个领域发展需求之间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应用。

  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其完成了重庆市首个通过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质检的大面积、高精度智慧园区三维实景测绘成果,完成了重庆市首批智慧园区试点,摸索实践出“1张全息三维实景底图+1个智慧管理平台+N项智慧应用”的建设思路,并成功推广至全市智慧农业、智慧安监、智慧市政等多个领域。

  在我市,和刘娜一样立足本职岗位、做行业潜心研究“先行者”的青年科技创新先锋还有不少。如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生产实践的玫瑰香橙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200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亿元的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副所长陈泉;放弃“铁饭碗”进入民企工作,带领团队实现“燃油喷射参数综合匹配技术”“空气辅助雾化喷射技术”“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技术(FADEC)”等关键技术突破的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友。

  “他们是行业潜心研究‘先行者’,选树他们就是要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希望全市青年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产学研融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众所周知,发动机、轮胎、起落架是国产大飞机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殊不知,飞机机舱内的夹层材料也是一项难点技术,既需要轻质、流水、阻燃,还要起到良好的隔音和隔热作用。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薄膜与器件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翟福强牵头团队,历时6年,潜心研究,在产学研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研发出的航空用隔热隔音超细玻璃纤维棉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中国商飞大飞机试航要求,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凭借这一项目的研发,在2021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翟福强一举夺得创新赛新材料组第一名,摘得金奖。

  “纤维材料不仅能隔音隔热,还能过滤粉尘,未来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翟福强介绍,小到衣着服饰,大到国之重器,都离不开纤维材料。下一步,他将更加注重这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市场转化。

  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对高性能单光子探测芯片技术的垄断,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燠联合国内优势单位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创新提出和开发了基于多阳极光电倍增管的单光子探测阵列,分析并解决了其串扰对跟踪探测精度的严重影响。团队所掌握的单光子相机从芯片到整机的生产技术经专家评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连芯智能科技是江北区唯一一家入库国家级产业化项目的企业。

  (相关报道见3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