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一头母牛可以繁殖3~4年,母牛的繁殖时间具体以其品种以及生长情况而定。母牛基因的好坏、奶水是否充足、配种公牛的健康情况都会影响到其繁殖年限。
饲养。犊牛生长至6月龄应注重机体能力、瘤胃功能、初乳饲喂、优质草料供给等方面的管理,这样犊牛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18个月龄以上体重在350千克后就可配种。
母牛生产前与生产后养殖人员注重养料供给,提升受胎率。围产期母牛应独立养殖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好产后疾病防控,确保母牛健康。
妊娠。母牛妊娠后期,即怀孕的第6~9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快,从母体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同时母牛在体内也需蓄积一定的养分,以保证产犊后的泌乳。
此时,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精料选择当地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如小麦麸、棉籽饼、糟粕类等,再搭配少量的玉米等谷物饲料,同时注意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
哺乳。母牛产后饲养全面,需要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充足,加之运动合理,母牛子宫恢复就快。一般产后4周子宫颈外口闭锁,40天左右便可完全恢复,在此发情配种。肉牛在产后60~90天受配率较高,因此在产前一个月和产后两个月要加强饲养,补充饲料,使母牛在产后80天之内再次妊娠,保证母牛一年一犊,从而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