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民果林里持续实施人才强县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交通+大数据”应用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取得突破 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千家企业招人 线上线下同步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民果林里
持续实施人才强县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交通+大数据”应用
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取得突破 有望缩短育种周期
千家企业招人 线上线下同步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系列报道
韩国辉:
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民果林里

记者 刘代荣

  人物简介>>>

  韩国辉,1983年出生,博士,研究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柠檬及特色果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果树种苗工程中心主任,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果树抗病育种与智慧果园技术研究,主持主研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等论文40余篇,获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奖7次,第1完成人获专利及软著授权15项,登记重庆市科技成果9项,主参编著作3部,培育果树新品种1个,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

  韩国辉(中)进行果树技术培训。 (受访者供图)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作为一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一懂两爱’不仅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追求,更是我践行使命职责的具体行动。”近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柠檬及特色果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果树种苗工程中心主任韩国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说:“我来自农村,爱农民爱农村就是爱自己;我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们工作之本、生活之源,没有三农我们的职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位从河南周口一个小乡村走出来的科技工作者,直言快语,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感悟。

  韩国辉历经九年学农、十多年农业科研工作,早已把根扎在了重庆三农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在巴渝大地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次选择超越梦想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自幼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民。”韩国辉坦言,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无疑给了他思想启蒙和精神鼓舞。

  韩国辉告诉记者,至今他仍能清楚记得孩提时和父母在地里劳动的场景,仍能想起为了交学费而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捡麦穗的岁月。

  他自豪地说:“贫穷的生活不仅锻炼了我,使我学会吃苦耐劳、自立自强,还使我对农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韩国辉和许多生长在农村里的孩子一样,有一个梦想——跳出农村。

  “走出农门,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讲,是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的困境。对我来讲,却不想跳出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而是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大多数农村人的命运。”回忆当年高考后的心境,韩国辉如是说。

  2003年,韩国辉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园艺专业,最终如愿以偿被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录取。

  “原以为从事农业领域的梦想得以实现,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在实习中参观了大量的蔬菜、果树、花卉基地以及野生植物聚集地,才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知识的缺乏。”韩国辉说。

  是自己当初选择错了吗?韩国辉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了继续追寻心中的梦想,本科毕业后他又一次选择了自己热衷的农业,选择西南大学梁国鲁研究员做导师,开始了果树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生生涯。

  科研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每当课余时,韩国辉都会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废寝忘食去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果树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前沿以及热点,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需要通过杂交和诱导途径获得新的柑橘育种材料,这种技术是利用秋水仙素对2n雌胚子进行诱导,然后再对诱导过的雌蕊进行授粉套袋。”韩国辉说。

  为此,他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朵花,从早到晚都与果园形影不离,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一下,细细体味试验所带来的乐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项科研成果在第二届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了与会专家及同行的普遍认可。

  这次成功,让韩国辉坚定了科研服务三农之路,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用知识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一个村的果林规划

  “老韩,你来看看,今年的李子挂果了,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说这话的是巫溪县胜利乡果园村村民陈顾富。

  陈顾富喊的老韩,就是韩国辉。其实,陈顾富比韩国辉还大10多岁,韩国辉是市农科院派来指导果园村种植果树的专家,因为农技技术过硬,经常来村里上农技课,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加之为人热情,果树收效很好,所以村民都尊称他“老韩”。

  提及果园村种植果树的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自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充分发挥市农科院在精准扶贫中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2016年,市农科院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要求,开始对巫溪、城口、彭水、酉阳、武隆、石柱等地的6个贫困村进行产业科技精准扶贫,韩国辉被分派到巫溪胜利乡果园村。

  果园村位于大巴山东段山区,是一个大山环绕、坡地陡峭、沟壑纵横的山村。当年,从村子开车去县城,27公里的路要花近两个小时。

  站在村头,一眼望出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第一次来到果园村,没有想到村民多数对果树种植兴趣不大。”韩国辉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韩国辉作为领衔专家,来回跑了几次村里,发现村民们没有动静,种植的果树几乎没有管理。通过与村民广泛深入交流,发现有的村民是不懂技术、没有信心,有村民是不相信靠产业能致富、没有动力,所以管理不积极,不愿意投入。

  这让韩国辉深刻明白了扶“智”和扶“志”的重要性,必须帮助村民拥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希望,帮助村民掌握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思想。

  于是,韩国辉制定了一个针对性计划,先为村民提供一批修剪工具、新品种苗木、必要的农资,再依靠科技专长积极开展“手把手”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帮助建立2个专业合作社、组建1个果树种植协会、成立1个农业公司、引进1家果品销售公司,形成了产业链覆盖的科技帮扶模式。

  经过3年多的努力,韩国辉的果林计划初见成效,果树产业从600亩发展到1000亩,乡村振兴产业逐步壮大,效益进一步提升。

  此后,韩国辉团队又提出了林上林下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规划。

  林上,主要种植已有一定规模的青脆李、柿子等果树,打造名副其实的果园村。

  林下,则结合果园村的高山海拔气候条件,一部分发展林下药材,主要种植白花前胡;一部分搞林下蔬菜,主要种植白菜、包菜、儿菜、辣椒等。

  “自从市农科院的专家帮助果园村种植果树后,村民告别了靠玉米、土豆、红苕‘三大坨’生活的苦日子。”巫溪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今,韩国辉团队在巫山、南岸、潼南、綦江、云阳、奉节等地建立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10余个,韩国辉2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一批惠农科研成果

  “在柠檬产业中有一种毁灭性病害——黄脉病,目前无有效防治药剂。一旦感染上,成片成片的柠檬将面临灭顶之灾。果桑产业中也有一种菌核病,感染严重时也会造成颗粒无收。”韩国辉告诉记者。

  如何攻克黄脉病和菌核病?作为一名农业专家,韩国辉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

  为了解决病虫为害果树的难题,韩国辉团队收集了近100份柠檬种质资源和150余份果桑种质资源,通过精准筛选找到了一些优异抗病种质,并持续多年创制3000多份抗病育种材料。

  韩国辉介绍,建立果树病害和品质精准评价体系很重要。通过以评价筛选出的抗病和优异种质为材料,然后进行杂交、倍性育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柠檬和果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科技难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韩国辉团队已鉴定筛选抗耐黄脉病柠檬种质20余个,利用建立的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对柠檬种质进行脱毒净化,获得脱毒种质30多份。通过杂交、倍性育种获得30余个类型、3000余份柠檬潜力抗病育种材料。从国内外广泛收集保存果桑种质150余份,建立了果桑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和花青素光谱无损检测技术体系,筛选培育果桑抗病优异种质30多份,鉴定了9个可用于菌核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菌株。

  同时,韩国辉带领团队通过融合无人机、高光谱和智能决策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稳健和普适性广的柠檬黄脉病田间诊断模型,智能诊断正确率达到85%以上;构建了柠檬叶绿素和果桑花青素无损识别技术,可以在不损坏叶片和果实的情况下检测出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多少,鉴别率达到95%以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近年来,韩国辉带领团队在科研上成果丰硕。比如,构建了国内目前最大的柠檬抗病育种群体,为解决柠檬种业问题提供材料支撑;率先构建了柠檬、果桑等果树的分子遗传图谱和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图谱,为山地果树生物育种体系建立打下基础;率先建立了柠檬及特色果树的表型组学研究技术,为果树关键病害品质智能检测以及智慧果园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等。

  “十多年的农业科研工作,让我见证了中国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和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能够参与其中,既深感使命光荣,更深知责任重大。”韩国辉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每天都是新起点,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于探索,为三农事业再做新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