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就梦想 实干才能辉煌花生速度与激情橘香一瓣献东坡春天里的秋天烦恼换鲜花梨花诗会断肠花开可惜可是渝中诗联书画院、嘉陵诗词学会“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诗诵会
第07版: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劳动成就梦想 实干才能辉煌
花生
速度与激情
橘香一瓣献东坡
春天里的秋天
烦恼换鲜花
梨花诗会
断肠花开
可惜可是
渝中诗联书画院、嘉陵诗词学会“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诗诵会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寻访

橘香一瓣献东坡

刘友洪

  趁着明媚阳光,我们决定前往山东,寻访东坡足迹。有人提议,给东坡先生带点礼物去。可是,带什么呢?这让大家犯难了。

  同行中有一文化人,他说,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话说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朝廷将苏东坡从谪居之地黄州移至汝州。途经阳羡(今宜兴)时,东坡萌生了一个念头:买田建房,以备老有所归。东坡说:“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落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此事在他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楚颂帖》中有详细记载。

  文化人接着说,苏东坡对橘的喜爱,可上溯至屈原,在那里可以找到一脉相传的文化基因。尽管他俩隔着1300多年,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屈原与苏东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可谓心灵相通,超越时空。他们都博古纵今,文采飞扬;他们都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他们都刚正不阿,志矢不渝;他们都坚守理想,正道直行;他们都是文学楷模,为人丰碑。屈原的传世名作《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屈原对橘所寄托的高洁情操深深感染了苏东坡,苏东坡就在屈原那里继承了这份精神寄托。苏东坡也欲置一橘园,园内还要建一亭子,就连亭子的名字也要用屈原的“楚颂”二字(苏东坡是屈原的“粉丝”)。可惜,苏东坡至死都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领队一拍大腿,对呀,摘几个正宗的眉山柑橘去,让东坡也尝尝家乡的味道,一解先生千年的思乡之苦。

  我想想也是,就拿橘的时空位置来说吧,这也充分体现了它坚贞不渝的意志品质。用“晏子”的理论讲,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们此次前去探访的目的地,是苏东坡曾经任过知州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潍坊的诸城(时称密州),另一个是烟台的蓬莱(时称登州)。这两座城市都位于祖国的北方,如果“橘”生在那里,就只能结出“枳”来。

  如果回到苏东坡那个年代,橘早已下树,而新生的花蕾尚在孕育之中,还未现身,肯定是不会有新鲜的橘的。幸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眉山,一年四季都能出产新鲜的柑橘。它们是苏东坡千年之后繁育的新品种,而今仍高高地挂在枝头,隔着薄薄的保育袋仍能隐约感觉到它那鲜艳的橘色,以及亮晶晶的光泽,仿佛那香味会随着春日的阳光四散开去,去刺激人的味蕾,引诱人直流涎水。时隔千年,亦如苏东坡在《浣溪沙·咏橘》中所写:“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眉山的橘除有传统的脐橙、红橘、桠柑外,更多的是近十多年乃至近几年来培育的新品种,如粑粑柑、清见、爱媛等,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眉山春橘。

  我们此次所带的橘叫粑粑柑,这种橘果肉嫩滑、甘甜多汁、口感清爽、味道纯正。我们精心挑选,个头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太小都会影响口感。我们挑选的橘,个头中等、身材匀称、手感结实、色泽亮丽,就像青春绽放的俊男靓女,代表了眉山春橘的水平。

  我们把橘放到了诸城超然台前的苏东坡雕像旁,以及蓬莱苏公祠内的苏东坡画像前。在摆放橘的时候,我悄悄告诉苏东坡先生,他那“三百本”的愿望,家乡人民早已替他实现了。在眉山,柑橘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产量超过180万吨,产值超过120亿元。在家乡,随处可见四季常青身披黛绿铠甲的橘树,要么吐着橘花的芬芳,要么举着诱人的果实。满山遍野的橘树将那原本光秃秃黄沙漫漫的山头、山坡,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景象何止三万株、三十万株、三百万株……这些橘树,既满足了大众的口味,又撑起了百姓的腰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眉山现代农业的代名词。

  我们在山东寻访时,适逢全国“两会”召开,四川省政协领导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号召全社会弘扬传承三苏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现在,越来越多的“苏迷”“苏粉”自觉扛起社会责任,把东坡文化送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送进城市、公园、博物馆、文化馆。在眉山,新建的公园分别以苏洵、苏轼、苏辙和苏母的名字命名,新建的道路、桥梁分别以三苏的字号或诗词命名,以资纪念。在诸城,新建的口袋公园均精选一首苏东坡在密州写的诗词,刻于石上,置于园内,供人欣赏。无论在潍坊还是烟台,无论是在参观考察还是在休闲聊天,无不以苏东坡为话题。

  在东坡先生的故居三苏祠,建有一小园,园内广植橘树,枝繁叶茂,葱葱茏茏,名叫“楚颂园”。园中有一小亭,也是按先生的愿望,取名为“楚颂亭”。如果有朝一日先生魂归故里,请先生就按他自己所作的《楚颂贴》之内容所示,即可快速方便找到“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