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敏
我们知道,臀肌是跑步的发动机,臀肌发达能直接提高跑步效率,加快速度。臀肌由好几块肌肉构成,最明显的那块是臀大肌,还有两块不大明显、常常被忽视的肌肉——臀中肌和臀小肌,但它们的功能十分强大。
臀中肌、臀小肌的重要功能是腿的外展外旋,当这两块肌肉力量不够时,就会导致腿内收内旋,俗称“X形腿”“膝内扣”。这样的跑姿会对膝关节产生极大压力,同时还会诱发髌骨关节面过度磨损。有研究表明,膝痛患者与健康组相比,臀中肌、臀小肌力量明显减弱,大约相差20%~35%。
跑步常见的伤痛还有膝外侧痛,医学上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其重要诱因是髂胫束的过度紧张。髂胫束也有使腿外展的功能,与臀中肌、臀小肌一起维持膝关节稳定。当臀中肌、臀小肌力量不足时,髂胫束就“独木难支”,导致髂胫束疲劳性紧张,对髌骨产生向外的拉力,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加剧膝前痛。
一些人跑步时屁股一扭一扭,或骨盆上下摆动,常被误解为核心力量不足,若要深究,这种晃动很大程度是由于臀中肌、臀小肌力量不足造成的。这是因为,跑步是双腿轮番交替向前的运动,当右腿蹬地,左腿就前摆,这意味着整个身体左侧处于悬空状态,由于没有支撑,身体尤其是骨盆就会向左侧倾,如果这时右侧臀中肌、臀小肌发力拉动骨盆保持稳定,努力避免骨盆一高一低,跑步就不会出现骨盆上下晃动。由于下肢起自骨盆,骨盆被认为是下肢发力之源,没有稳定的骨盆,下肢发力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已经拼命用力了,但由于骨盆不稳,好不容易产生的力量会被人体自身松懈掉,不仅消耗能量、妨碍跑步成绩,也容易造成下背部疼痛。因此,如果跑完步腰酸背痛,往往提示臀肌力量不足。
总的来说,练好臀中肌、臀小肌,能维持躯干稳定,让骨盆在跑步时不会上下晃动,并能稳定膝盖,减少运动时带来的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