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南街道开展“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摄影科普技能培训活动。(黔江区科协供图) |
科普,让知识与科技的发展为大众所熟知。人们在了解事物的基本逻辑和基础运行规则后,往往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从而改变生活。
近年来,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始终坚持“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办学方针,把社区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社区居民的需要作为开班设课的第一选择。如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有用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的魅力。社区科普大学正切实地改变着黔江区社区居民的生活。
科普,助力生活更便捷
“走进科普文化馆,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空间。”黔江区城南办事处青坪社区2楼,坐落着一个美丽的科普文化馆。
这座开在社区里的科普文化馆,以生命健康、潜能科技为主题,设置了多场景虚拟健身自行车漫游系统、声驻波、人体导电、滚珠迷宫、手眼协调、体感互动、VR一体机、错觉画、星球称重、血压脉搏、妊娠认识等11个科普设备。科普文化馆分为2个区域,东区为潜能科技体验区,西区为生命健康知识学习区。
“在这里,居民们不仅能够学习科学知识,还能亲自体验科学互动项目。”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的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利用各种渠道筹集经费,完善社区科普宣传设施建设,让社区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专业、更优质的科普服务,是黔江区科协落实科普工作的有力证明。
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不仅组建了科普文化馆,还打造了社区样板空间、科普活动室、科普e站、科普图书室等科普阵地,制作了科普宣传展板、科普画廊、电子科普显示屏等,创建了科普小区、科普楼宇、增设室外健身器材和百姓大舞台,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使居民在闲谈中、娱乐健身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了居民投身社区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
科普,助力生活有保障
“亲爱的妈妈,您给我买的手表虽好,可我每时每刻心心念念的还是那游戏机。”“电子屏幕上的虚拟特效模糊了我的判断,我每次都脑子一热,累计下来的打赏总值竟然达到了8万元!”2022年7月15日,在黔江区李家溪青少年之家,科普志愿者吴一彤、韩映林通过演绎《退回的手表》《“迷人”的主播打赏》《掰坏了的手腕》三个情景短剧,结合《民法典》第一编、第七编的内容,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侵权损害赔偿的认定等问题进行讲解。
轻松有趣的表演、令人捧腹的情节、幽默通俗的语言,使原本单调艰涩的法律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孩子们被这场特殊的法治教育课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聆听台上两位姐姐的宣讲。
同一天,黔江区山台山社区教学点,则进行着一场围绕妇女们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的宣讲。
“丈夫为家里孩子上学借的钱,算是夫妻共同债务吗?”“丈夫赌博欠下的外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为便于听众理解,科普志愿者秦娇以设问的方式,借助不同场景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进行讲解。而另一位志愿者张幼桐则对《民法典》中的“性骚扰防治条款”进行解读,引起了在座居民的热烈讨论。志愿者胡恒、尹梁宇则针对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费认定、儿媳与女婿对公婆与岳父岳母是否有赡养义务、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等居民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因地制宜地设置教学内容,让科普宣传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开展与法律相关的系列科普活动,社区居民们明白了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生活更加无忧。
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还围绕居民的生活,开展了垃圾分类、健康素养、消防安全培训、病媒生物防治、疫情防控等系列专题知识讲座,致力于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科普,助力生活更富裕
近年来,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结合12371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居民提供养殖、种植及其他实用技术专题学习,使社区居民在活动中边娱乐边学习。
2022年9月15日,“喜迎二十大 科普进乡村”——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科技助力黔江兴泉社区乡村振兴科普活动成功举办。100余名社区居民和科技志愿者参加了现场各项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科普志愿者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猕猴桃果品分级筛选技术的培训。线上利用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网站的科普专栏,上传猕猴桃果品分级筛选技术科普课程,供社区居民在线浏览学习,使村民能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线下,农技专家为20余名猕猴桃种植户讲解、示范果品分级筛选技术,为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使社区居民了解了采用适应山地农田的水稻耕种先进技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在科学种植中增收致富,少走弯路。
在猕猴桃科普基地,农技专家向种植户介绍猕猴桃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方面所做的和取得的成果,积极引导农户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据了解,猕猴桃是黔江区科普示范产品。不少社区居民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了猕猴桃种植技术,从而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我们这个猕猴桃基地每年都能给社区居民带来不菲的收入,这都得益于科普宣传。”黔江区舟白街道县坝社区猕猴桃科技示范户蒋先生说。
“加强猕猴桃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户掌握技术,这是黔江区建立科普宣传制度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黔江区科协工作人员介绍。
科普,助力生活更美好
“摄影有什么魅力?”“摄影镜头如何选取?”“如何进行摄影?”“摄影中会用到哪些技巧?”2022年9月17日,青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摄影科普技能培训活动。
讲座中,志愿者耐心地为现场的孩子们进行了摄影相关知识的讲解,鼓励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用镜头记录美,以此助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志愿者带领辖区内的孩子,参观了社区的科普文化馆,近距离感受“声驻波”“导体”以及“激光技术”“磁悬浮技术”带来的科技魅力。
“这次活动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调动了儿童青少年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一直在行动。
据了解,截至2022年11月,黔江区共成立社区科普大学8家,其中开课4家,自办学以来,区、街两级科协组织始终遵照《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章程》,实行“统一指导,积极扶持,自我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组织建设,引导社区组建规范的教学管理机构,成立校务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形成学期总结。配备固定的教室和稳定的教师队伍,形成长期办班与短期讲座结合、劳动技能培训与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并重的教学形式。仅在2021—2022年,黔江区社区科普大学便组织培训学习200余班次,参加学习培训2万余人次,为丰富黔江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有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