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黄慧 记者 刘波)近日,江汉油田工程院在涪陵气田白马区块焦页155平台应用压裂逆向设计技术,砂液符合率整体100%,曲线平稳波动为主,工艺执行良好。
“这是去年12月该项技术研发成功,在涪陵气田白马区块焦页143HF平台应用成功后,在焦页155平台的进一步规模化使用。”江汉油田工程院专家肖佳林说。
涪陵气田深层页岩气资源量丰富,其中3500至4500米储层是气田重要的产能接替阵地。近年来,江汉油田工程院加大对涪陵气田埋深超过4000米储层的勘探开发力度。
由于气田深层储层弹性模量大、塑性强,水平应力差大,导致岩层硬度高,对岩层实施压裂作业制造泄气通道时,遭遇地层压力高,改造难度较大,并且之前在该区域完成施工的气井,普遍存在稳产能力差、递减快、规模效益开发难度大的问题。“如果把开发浅层气田比作敲鸡蛋的话,相同投入条件下深层页岩的开发无异于敲核桃,比较费劲。”肖佳林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江汉油田工程院2020年开始组织骨干技术攻关,于近日研发成功压裂逆向设计技术。该技术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出发点,构建了数模建模为核心的压裂逆向设计技术,增强深层储层动用能力。“过去,由于浅层页岩气储层地形相对简单,局部与局部情况普遍类似,采取先按照普遍经验设计改造方案,再按照同一方案改造所有地层的工作步骤。由于深层页岩气地形极为复杂,局部情况差距很大,无法先行设计同一方案去改造所有局部地层。我们采取地层逆向设计,即先了解清楚复杂地形下储层剩余气分布情况,再采用地模嵌入式精细建模方法建立地层模型,再根据模型确定具体改造方案,实现目标资源的成功开采。这就好比,以前不管锅有多大都下相同多的米,现在先摸清楚锅的大小,再对应下入适量的米,提高了工作精准度。”江汉油田工程院储层改造所主任张凡说。
1月以来,该技术助力油田在白马区块焦页159-1HF井等4口埋深超过4000米的深井中取得试气产量超过10万立方米/天的良好效果,试气产量整体提高30%。
肖佳林说:“压裂逆向设计技术研发成功,使我国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页岩气高导流复杂缝网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初步增强了超过4000米的深度储层的动用能力,提高了深层页岩气井页岩气产量,为我国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