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点亮沿江“夜经济”彭水: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活化古籍资源“两库”正式发布上线三只兔子三只耳:丝路文化融汇的见证我市3个非遗工坊荣登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完成布展坐着索道打卡“梅”好春天 空中踏青游带热周末乡村游
第08版:文旅
上一版   
重庆: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点亮沿江“夜经济”
彭水: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活化古籍资源“两库”正式发布上线
三只兔子三只耳:丝路文化融汇的见证
我市3个非遗工坊荣登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
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完成布展
坐着索道打卡“梅”好春天 空中踏青游带热周末乡村游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3个非遗工坊荣登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

陈发源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重庆遴选推荐的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酉阳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彭水苗绣非遗工坊3个案例入选。

  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于2019年4月建成,位于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以石柱土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研发销售非遗文创产品,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新农村手艺人,助力群众多点灵活就业。目前,该案例模式已在重庆荣昌区、丰都县、城口县以及广西巴马县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坊以“技能培训+产品代工+计件合作”的发展模式,让众多乡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工坊培训群众500人次,有58人进入工坊稳定就业。

  酉阳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于2019年建成。该工坊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酉州苗绣,通过系统培养、合理分工、市场运作及合作创新等方式,开展非遗技能培训600余人次,带动37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在非遗保护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非遗力量。

  目前,工坊通过实体店、对外供货批发、外贸订单、抖音橱窗、淘宝店铺、阿里巴巴批发网等渠道进行销售,年订单数近5.7万笔,收入达860万元,成为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2018年建成的彭水苗绣非遗工坊依托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彭水苗绣,以传承非遗技艺、带动就业增收为己任,组织当地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众学习苗绣技艺,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与高校及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宽非遗推广传播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苗绣传承人李绍玉与绣娘们一起,将彭水县的风景、文化等元素融入到苗家刺绣,打造苗绣旅游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工坊还与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以及高校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创作了苗绣高定时装、鹅岭二厂苗族纹样涂鸦壁等作品,以更多元的方式帮助彭水苗绣走出大山,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新活力。

  “非遗工坊是一个汇聚各方力量的平台。”市文化旅游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自2018年以来,在山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文化旅游、人力社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聚焦乡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开展非遗技艺培训150期以上,建成非遗工坊67家,参与人数达8000人次,培育了更多的乡村工匠和新农村手艺人,非遗工坊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