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在合阳城街道较场坝社区开展食品安全活动。(合川区科协供图) |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的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五高’特点……”台上,合川区人民医院讲师正带来“脑卒中的识别与防治知识”相关讲座;台下,立石子社区的学生们听得格外专注。
这不是大学课堂,也并非行业分享会,而是合川区合阳城街道立石子社区2022年秋季班科普课堂,听课的都是来自社区的老人们。近年来,在合川区科协的组织下,一系列科普活动依次开展。
自2010年成立社区科普大学合川分校以来,合川区统一思想认识、以党建带群建、规范组织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质量,切实抓好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平台共注册有51名教师,2021—2022年平台共登记上课总次数357次。
聚焦需求 把科普阵地搬到家门口
“上什么课、什么时候上课,合川区科协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展开了意见征集。”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负责人介绍。
每年初,合川区大大小小的社区都会收到这样一份征集表——社区科普大学课程征集表,用于广泛征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收到征集表的居民还可以通过社群进行课程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让社区居民随时随地都能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通过征集表的形式,共征集到家庭急救、中老年常见病防治、食品安全、科学运动等30多个课程需求,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的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
每逢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各教学点都会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线下各教学点还积极组织学员及社区群众下载安装“科普中国App”,注册成为科普中国信息员,自觉开展权威科普信息资源的学习、分享,积极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进行二次传播,朋友圈也渐渐成了“科普第二课堂”。
多彩课堂 共促幸福晚年 快乐童年
近年来,立石子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以贴近生活的形式,服务居民,推动居民终身教育,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固定的办学场所、规模化的师资力量、壮大的学员队伍、合理安排的授课时间和教材,为立石子社区老人和孩童的生活勾勒出幸福的画卷。
每年春、秋两季,立石子社区开班授课,定期安排课程,授课内容涉及生活垃圾分类、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思想政治、书法等各类知识。每年课程不少于20节,每学期均有500余人次参与科普大学的课程学习。
除此之外,立石子社区联合合川区人民医院开展宣讲脑卒中的识别与防治知识、联合中西结合医院开展康复理疗健康小常识、联合合阳卫生院开展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联合爱尔眼科每季度开展爱眼护眼宣讲及免费眼部体检、联合重庆银行开展识别假币常识等活动。打造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使广大居民受益匪浅,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老人们的退休生活有了归宿,孩子们的童年也增添了许多乐趣。
立石子社区利用社区科普阵地,开放“兴趣课堂”,接纳辖区青少年。在周末及寒暑假举办书法、绘画、乒乓球、手工培训班以及“科普小制作”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教活动,丰富了辖区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提高居民文化和道德修养的环境氛围。
在合阳城街道较场坝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该社区已连续10年开展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活动,每年开展教学课程不少于20次。同时,创建较场坝“荧光”科普宣传活动品牌,每季度在社区开展专题科普活动,重大节假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018年、2020年较场坝社区被评为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教学点。此外,2022年该社区还争取到重庆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项目。
如今,较场坝社区科普文化氛围浓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居民热心科普事业,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对社区科普工作的认同度高,近3年内无造成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活动,科普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部门联动 链接更多资源
“社区科普大学开办10多年以来,越来越有影响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多的部门主动参与到社区科普大学工作中来。”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负责人杨莎莎说。随着科普工作多年的开展,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逐渐形成更优质、高品质的资源库。
目前,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已有区委政法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气象局等9个部门参与,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稳定、专业齐全的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建立了家庭急救、高血压防治、中老年健康、应急自救等16个品质课程组成的品质教学资源库。
2015年以来,太平门社区科普大学邀请专业讲师团队为辖区居民开展了心理健康、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节能环保、气象知识、生活小窍门、垃圾分类等培训,现已举办科普讲座152场次,参与培训居民约5400人次。邀请区气象局专家进小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邀请交巡警为居民讲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邀请区妇幼保健院医生为幼儿家长开展爱耳知识讲座、幼儿听力测试等。2017年,太平门社区被评为“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
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合阳城街道较场坝社区,现有科普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科普书屋,面积约140平方米,免费向居民开放。科普文化重庆云终端机常年正常运行,以便居民群众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取科学知识。利用2022年重庆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打造了70米科普画廊、视频电子显示屏,增设科普宣传栏13个,制作科普宣传手册1000册,购买各类科普图书400册,制作科普展架10个,购买小型科普展品6个。
规范管理 落实落细制度
近年来,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按照“四化八有”标准规范建设各教学点,各教学点实行书记负责制,由社区书记负责人兼任,主要负责教学点联络协调、财务管理等工作。实行班主任责任制,由社区科普联络员兼任,主要负责本班的教务管理、学员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
各教学点制定有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有年度教学计划,全年组织课程至少20节,并在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平台登记。各教学点加挂老年科技大学教学点的标识,与老年科技大学培训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在太平门社区科普大学,社区内配备专职科普志愿者1名,内设办事大厅、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排练厅、调解室等区域并免费向居民开放。图书阅览室拥有书籍5000余册,电子阅览室可供9人同时上网查阅资料,科普橱窗定期更新宣传科普读物,经常性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引领居民崇尚科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习俗。
在合阳城街道较场坝社区教学点,该社区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和科普大学教学制度,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日常重点工作。居委会副主任专职负责社区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注册53人,科普中国信息员51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21人。
接下来,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将以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为主体,坚持多方共建、强化基础、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原则,推动社区科协工作有效覆盖,带动合川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