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荣昌区社区科普大学清江镇教学点正在上课。(荣昌区科协供图) |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立春后,是小麦、油菜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杂草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增多,除草要及时,施肥要跟上……”
春节刚刚结束,一场关于春耕生产技术培训的科普讲座在荣昌区观胜镇凉坪社区教学点举行。
农技员围绕如何做好当前农事,就田间精细耕作、庄稼施肥管理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
这是荣昌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春节后开展农技培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荣昌区科协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目前,荣昌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7个,招募志愿者教师近200名,主要开展种植养殖、法律知识、艺术培养、医药卫生等方面科普教学,同时各教学点还充分利用“小院+平台”积极宣传科技、健康、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教学场地规范
场地是社区科普教学的基础保障。“目前,我们荣昌区7个社区教学点都有规范的教学场所。”荣昌区科协主席黄彬介绍。
荣昌区科协在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时,要求教学点要有固定的场所,能够容纳一定人数的教室,必要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成立教学点教学管理机构,教学规章制度上墙,教师、学员信息建台账。
在荣昌区昌元街道桂花社区,有一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广场,有6个小区建有室外健身场所,是理想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场地。为此,他们充分利用桂花社区良好的条件设立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定期举办科普文艺晚会、社区夜间露天电影、书画摄影展、太极拳表演、乒乓球锻炼、民间艺术团体会演等,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了科普工作开展。
在荣昌区观胜镇凉坪社区教学点,室外有一块达1000余平方米活动广场,辖区内还有小院讲堂8个、新风小院2个。该教学点利用这些设施,定期开展科普教学活动。
“这些教学场地,为我们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和大型科普活动提供了条件。”黄彬说。
1月17日,荣昌区科协、荣昌区科技局、荣昌区反邪教协会、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联合在荣昌区黄葛树广场开展迎新春科普服务活动,通过图板展示、宣传资料和送春联等形式,倡导市民过一个科学健康的春节,1000余名群众参加了现场活动。
师资力量稳定
社区科普大学,除了要有一定的教学场地,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荣昌区科协把选好、配强、用好社区科普大学教师作为重点来抓。为此,他们从全区“三长”、科技人员、农技人员等具有一定科技素质的专业人才中遴选,同时还广泛向社会招聘志愿者。
目前,荣昌区有73名“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和农技站站长)兼任镇街科协副主席,有基层科普指导员和科普志愿者近5000名,他们都是社区科普大学稳定的教师队伍。
“有了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才有保障。”黄彬介绍,这些稳定的教师队伍,每年会根据市科协和区科协的部署,结合教学点的实际,年初制订教学计划,年终进行教学成果展示。
观胜镇凉坪社区教学点,聘请了10名热爱社区科普工作、有奉献精神、有专业特长的社区干部、乡村医生为教师,还为他们建立了教师个人档案,实行“统一指导,积极扶持,自我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组织建设,完成教学计划。
板桥社区教学点开展科普师资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人员进行一系列科学知识讲座,有效地提升了科普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
昌元街道桂花社区教学点聘有专兼职教师50余人,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者210人,师资力量雄厚。
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昌元街道桂花社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向其他教学点学习先进经验。教师队伍里不仅有家住社区热心社区建设的科普志愿者、驻区单位的科技人才,还有西南大学、畜牧科学院、医院的专家学者。
在桂花社区教学点,他们开设了书法、摄影、绘画、电脑、编织、声乐、舞蹈等7个专业,形成了长期办班与短期讲座结合、劳动技能培训与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并重的教学形式。2022年,该教学点的学员近1000人,组织培训学习48次,参加学习培训人数超2400人次。
经常组织活动
2022年,荣昌区社区科普大学各教学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聚集性的上课分散进行,把大范围的培训改为小范围的培训。
“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小组。”观胜镇凉坪社区教学点班务委员会主任陈亚军介绍,他们成立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班子和居民组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社区党总支书记多次组织召开社区会议,就教学点工作作出安排,明确责任。
桂花社区教学点,先后配置了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添置了办学设备,统一印制购买科普教材。为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授课时间的稳定性,每年定期开展25~30次科学知识讲座。教学点主要针对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中老年人进行授课,并为学员建立档案,组织他们学习科学常识、健康知识、电脑技术、消防技能等。
昌州街道社区教学点,2022年把“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题,每月按时发放社区科普报、科普杂志。暑期中,组织开展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知识答题、消防知识竞赛等活动,辖区内1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答题活动。同时,社区科普工作者利用闲暇时间为居民开展各种日常科学知识讲座,充分发动社区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板桥社区教学点常年举办文体、读书、健康讲座,把科普教育纳入创先争优一并考核,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经常开展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社区科普大学的重要特色。”黄彬说。
在教学活动中,各教学点结合社区党建、社区劳动、社区文化工作,充分征求、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把社区居民的需要作为开班设课的第一选择,举办了以案说法、老年权益保护、日常消防与安全常识、环保小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系列讲座。特别是暑期,教学点为未成年人开辟“第二课堂”,撰写科学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同时,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儿童亲子课、儿童亲子手工活动、交通安全亲子课等得到了居民的好评。科普馆内设置了游戏体验区、体感游戏区,为普及居民科学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而今,荣昌区社区科普大学成为了学员“生活在社区,学习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