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寒风吹落雪,忽而已是腊月天。在我的农村老家,一年中气氛最浓烈的算是腊月。
一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便开始热闹起来,平素冷清清的乡场便随之活跃开来,乡民们一大早从山里出发,成群结队从四面涌来,日落西山才肯迟迟归去。烟酒、鞭炮、对联、海带、红糖以及一些土特产品是必须买的,还有一家老小都要挑上一件像样的冬衣,赶上过年穿在身上于人前图个漂亮,有钱的再买些可口的食品赶上过年吃个舒适。劳累了一年,辛苦了一年,也该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边痛快淋漓地享受一下。
宰一只鸡,杀两只鸭,炒几个菜,炖一锅汤,有酒的甜美,有粥的芬芳,一场久违的团圆,弥漫着世间至尚的温暖。
腊月也是农村最忙碌的,家家户户都要栽上几分地的蔬菜,为春后生活作安排。推磨打米做豆腐,煮酒熬糖炒花生。终日柴火烈烈,青烟缭绕,忙得浑身是汗。用柏树枝丫烘得香喷喷的腊肉,黄亮亮地挂满这个灶屋,酽酽醇醇地弥漫了乡村。难怪有乡里诗人说:“腊月是香喷喷的柏树枝丫烘出来的;腊月是暖洋洋的文火烤出来的;腊月是泡酥酥的米花打出来的;腊月是转悠悠的小磨推出来的。”是的,香的、甜的、糯的、红的、火的、方的、圆的……腊月的气氛最稠最浓。腊月二十一过,人们就要戴上一顶草帽,手握一把用竹叶或水竹苗扎成的大扫把,在室内及房前屋后认认真真地清扫扬尘和积蓄了一年的尘埃。然后,人们再清扫自己祖先的坟冢,并培上些新土。一年中也只有这个时候,农人们才有空隙对亡灵作一次缅怀和祭奠。
当腊八粥在鼎罐里煮得开花开朵,爬山调在火塘边渐渐煨热的时候,乡亲们便你来我往要吃一顿“泡汤”。大碗酒大碗肉铺垫着话题,酒肉下肚,亲情、友情、乡情、人情尽在其中。平日里心中的顾忌和解不开的疙瘩,通过腊月一场相聚,一切过往都化为烟云。
游子思家,归心似箭。那些三年五年、一年半载、背着行囊背着乳名南来北往的游子回来了,寒冷的腊月里因此多了几分生机盎然。腊月的气氛最是浓郁醇香、甜蜜温馨。合家团聚,打开行囊道不完外边世界的精彩,辛酸和艰苦都在过往时光里消失殆尽。敞开胸襟盛不尽乡情乡音,人间冷暖都聚为温馨。
人间最美腊月天,腊月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向前的每一步都有好风景,年的脚步越盼越近,翘首的期盼里温暖如衷。腊月的尽头是过年到来的大喜日子,春光从姑娘的剪刀跳上玻窗,春联从小伙子的笔头跃上门楣,写福字,贴春联,大红灯笼高高挂。乡村、田间、坝院、大街小巷香气氤氲,年味无处不在,人间烟火扑面而来。老舍说:“在农村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丰子恺也说:“农历的新年,是暑往寒来,冬天到春天新旧交替必然经过的跳板。”
腊月是世间一种美的归宿;岁月流逝间,我们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小少年,记忆的门走过多少腊月的年关,又留下多少回首的眷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惟愿此去经年,在腊月的年味中,岁岁多珍重,一年胜一年。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