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让“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获职业资格证书可兑换“学分”石柱县科协开展“快乐探索·科技筑梦”科普活动法官指出:压岁钱所有权属于孩子不服学校处分可申诉
第05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把时间当作朋友》
让“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
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
获职业资格证书可兑换“学分”
石柱县科协开展“快乐探索·科技筑梦”科普活动
法官指出:压岁钱所有权属于孩子
不服学校处分可申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重庆社区科普大学
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
让“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

记者 魏星

  璧山区璧泉华龙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璧山区科协供图)

  目前,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已经设立了19个社区教学点,从2021年1月到2022年底,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共开课576节,通过社区教学与社区科普活动相结合,推动了社区科普工作常态化,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

  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是科普走近人间烟火、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效方式。近年来,璧山区科协紧抓社区科普益民主线,推行四项“优化”措施,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提质增效,使科普大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上大学”成为社区居民新时尚。

  扩大覆盖面

  营造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氛围

  为提高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覆盖面,提升璧山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2020年,按照“四化八有”的总体要求和全市示范社区建设规范,璧山区科协在原有的11个教学点的基础上,又在璧泉街道华龙社区和未设置教学点的7个镇分别设置1个教学点,如今,全区共设置教学点19个,基本实现了社区教学点在街镇的全覆盖。

  随着教学点的增加,硬软件的配套设施也实现了更新换代。

  在璧泉华龙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有智慧璧泉信息中心、社区科普馆、便民书屋、电子阅览室、创客空间、社区科普馆、多功能室、排练室等应用场馆面向居民全天免费开放。

  在华龙社区科普大学,师资力量由社区中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区科协、区民政局、区妇联、璧泉派出所等单位和人员组成,构建了社区科普工作队伍、科学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自上而下的社区科普网络,有效地保证了社区科普大学宣教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社区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专职干部担任班主任,与街道卫生院医生、学校老师、科普志愿者共同组成社区科普大学师资队伍,负责教学点的教学授课,从社区实际出发,研究部署各项科普工作……除了日常的科普工作小组,璧城大旺社区还聘请教师10名,将有特长、有热情的居民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科普工作网络。

  在来凤街道东街社区,该教学点还运用起了远程教育学习系统,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网上教学,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

  与此同时,大路红石社区街道“三长”、社区医生、退休干部、社区民警、科普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到科普大学师资队伍大军中。

  璧山区科协严格按照“八有”要求配备教学点所需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强化规范化管理,标识标牌、规章制度上墙。全区19个教学点均有符合规范的教学场地,配备了桌椅、电脑、音响、投影仪等电教设备;有统一制作的醒目标识并悬挂上墙;19个教学点中,有科普e站10个,科普云平台15个,实现社区科普工作信息化;每个教学点均有科普图书阅览室1间。

  响应民生关切

  让科普教育常态化、科普知识群众化

  生活方式以及素质的差异化,使得居民对知识的需求和接收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优化常态化工作,让科普知识更加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

  “五颜六色的彩绳怎样编成饱满的花柱”“如何科学预防跌倒”“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等知识的讲座以及形式丰富的社区活动,让居民的生活趣味无穷。

  “学员参与率高、居民喜欢听,得益于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负责人介绍。

  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每年都会择优选择1~2节精品课程到各教学点巡讲,以巡讲示范引领教学点规范教学。2022年7月起组织“老年人健康管理”“崇尚科学 防范邪教”“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精品课程到各教学点讲解,各教学点学习参考精品课程巡讲的课程示范开展授课,以精品课程示范引领教学点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还不断创新教学活动形式,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确保社区科普大学办学质量。组织学员积极参与重庆市民网络科普竞答、科学素质大赛等活动,在社区群众中培育“科学达人”。

  在璧泉华龙社区,科普大学充分依托“两校一院”、文明市民学校、社区教育学校、社区居民活动室等科教基地和社会各方资源开展科普工作。璧泉华龙社区不断探索深化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运用积分制激发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活动,满足各类群体接受科普教育的需求;采用讲授式、互动式、情景模拟、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璧泉华龙社区教学点初步形成了具有社区特色、自成体系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模式。

  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期间,防疫知识、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科普宣传活动轮番上新。

  将社区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努力使“文明、健康、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渗透到千家万户是璧城大旺社区科普大学实际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璧城大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通过梦想课堂、家长学校等各种渠道,适时在社区中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使社区居民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据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负责人李仕宏介绍,近两年来,19个教学点均开展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全年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40余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万余册,受益群众达10多万人次,实现科普活动常态化,大大增加了科普教育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完善管理模式

  让科普工作提质增效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离不开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规范的管理。

  长期以来,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严格落实“三级管理”制度,总校、分校、教学点各负其责,抓好相应工作。分校制定《重庆社区科普大学璧山分校规章制度》等10个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长职责、办公室职责、班主任职责、教师职责、学员守则、档案管理规范等要求,修改完善《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璧山分校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服务、资金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使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据可查,有规可循,推动全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同时,进一步抓好平台管理服务工作。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以通过审核的管理服务平台数据作为教学点考核评估的依据。各教学点确定一名工作人员,配合教师做好教学、资料照片收集归档等工作,及时将教学点的基本信息、上课情况等上传到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管理服务平台,在平台内,各教学点都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社区科普动态,互相取长补短。

  璧山区璧城街道大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位于璧山区东部,共有14个村民小组,4322户23674人,是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近年来璧城大旺社区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做好招生宣传、编制招生简章、教学计划、考勤登记、教学记录、工作总结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课后及时将上课情况等信息上传到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管理服务平台。每年的上课资料均按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年终上报分校备案。

  “四化八有”标准是璧山加强社区科普大学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推动教学点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按原有的规范要求,对照“四化八有”标准对各教学点进行考核补助,年终根据各教学点申报,择优推荐优秀教学点参加全市示范教学点评选工作。同时要求各街镇科协做好本辖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发展的规划,积极向区科协申报设置社区教学点。

  教师是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对社区居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师资库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动态调整充实教师队伍,2022年增加了150余人进入教师资源库,组织动员纲要办成员单位和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学会、协会、企事业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加入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有序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师资库建设。  

  璧山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徐远达介绍:“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朝着‘课程设置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学员服务精细化、教学管理精准化’的方向去建设社区科普大学,落实好‘有固定场地、有醒目标识、有科普e站、有科普书屋(架)、有规章制度、有办学特色、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记载’的‘四化八有’标准,推动教学点提档升级。未来,璧山区社区科普大学将继续发挥各组织优势和地域优势,整合社区周边科普资源,让社区居民有地方学、学到的知识有地方用,通过落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