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两江潮涌又春风。
作为2023年重庆“新春第一会”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一号工程”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即日起,本报将邀请相关市级部门、区县负责人进行系列访谈。
1月28日召开推进大会提出,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要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如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来看看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怎么说。
市发展改革委:我市将加大数字化变革,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动能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左永祥表示,推进大会强调,要聚焦目标任务,抓好“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还要以改革开放为先导,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动能。主要包括:加大数字化变革、市场化改革等基础性、牵引性改革力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全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抓好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切入点,优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货运布点及功能整合;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一批制度型开放成果;以“三资”联动为抓手,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PPP等投融资模式,持续深化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争取在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两江新区:将携手天府新区推动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文迪表示,将携手天府新区建立常态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合作事项,加快打造‘双城’‘双核’中的‘极核’。
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着力推进“五个联动”:一是产业联动,汽车、电子等八大产业联盟集聚了会员企业近500家;二是开放联动,开行了成都、西昌、攀枝花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果园港在成都公路口岸打造无水港;三是公共服务联动,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纳入异地通办综合窗口,实现了社保互办互认;四是人才联动,推动职称互认,联合招引优秀人才,并互派干部挂职(顶岗)锻炼;五是创新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达成三方合作。
在产业能级上,推动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两江生命科技城等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创新,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集中攻坚“科产城”三个“十大重点项目”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彭世权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标对表“一号工程”部署,照图施工、打表推进,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抓好落实,统筹“科产城”三篇文章,完善“原始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在扎实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集中攻坚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十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西部数字医疗产业园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和金凤软件园等“十大重点城市建设项目”。
特别是把科学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事项)作为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全力推进全国首个跨区域科学城(西部科学城)建设意见获国家批复,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重庆首个国家备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质性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建设,全国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和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为主导的全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特色示范区、硅光产业园及硅光量产线开工建设,全市首个市级实验室金凤实验室二期建成投用等等,加快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推动科学城建设成型成势、出新出彩。
万州区:将壮大“5+10”现代化工业体系
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红焰表示,万州区将在产业共兴上奋勇争先。壮大“5+10”现代化工业体系,努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联动达州、开州共建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万州经开区与达州高新区共同申报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深化“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持续提升天生城文旅街区等商贸街区,联动达州、开州建设大三峡、大巴山国际旅游目的地。提质“7+5”现代化农业体系,联动达州、开州办好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等节会活动,共塑“三峡”“秦巴”特色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