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我市启动2022年度就业创业系列典型选树活动聚焦海智人才 打造创新高地广域铭岛获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大奖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创新活跃成渝医疗资源一体化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我市启动2022年度就业创业系列典型选树活动
聚焦海智人才 打造创新高地
广域铭岛获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大奖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创新活跃
成渝医疗资源一体化实施路径的思考与建议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重庆海智工作站
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海智工作站:
聚焦海智人才 打造创新高地

见习记者 蒋成静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精神,强化海智工作站品牌打造,大力发挥海智工作站联系海外科技团体和海外科技工作者主体优势,广泛集聚海智人才,深化科技合作交流,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汇聚磅礴力量。本报从即日起,陆续刊登我市海智工作站建设典型案例,更好地凝聚和引领广大海外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重庆伟大事业中来,为推动科技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为更好地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助推重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海智工作站(以下简称育成工作站)聚焦海智人才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吸引、鼓励、支持海智人才引进、海智项目孵化、创新海智服务,持续提升工作站海智人才项目孵化培育质量,收到了明显成效。

  引天下英才

  创科技未来

  育成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人才的挖掘、引进,引才聚才成效显著。

  巩宪昌教授在美国从事了9年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顺利将两个小分子靶向化合物推向临床。育成工作站积极与巩教授沟通交流。经过综合考虑,巩教授最终选择落户科学城育成加速器园区,成了育成工作站的一分子。在育成工作站的帮助下,由巩教授创立的秋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项目——“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的产业化”,入选2020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我们团队不熟悉国内市场和政策环境,但入驻育成加速器园区后,我们只需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开展靶向化合物临床研发,团队扩张、营运以及海内外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可以借助园区的服务支持来实现。”巩宪昌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工作站始终把引才聚才作为第一要务,为海智人才来渝服务。”育成工作站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育成工作站已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高技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吸引重庆西玛福科技、重庆驰知科技、重庆秋纹生物、重庆效隆神思科技等23个海外人才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相关项目入驻,吸纳海归人才31人,其中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23人。

  做优“金篮子”

  孵化“金鸡蛋”

  人才来了,怎么帮助他们转化科技成果,助力企业成长壮大?

  育成工作站的解题思路是: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一科三高”培育路径,即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能级领军企业。

  2021年初,海归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效初博士在育成工作站注册成立了重庆效隆神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大脑的电刺激方式,专注成瘾性疾病的无损干预治疗。这家公司特点很明显:人才突出,技术先进,很多双创领域专家、投资人都很认可这个项目。可问题也很突出:新技术,大家以前没接触过,怎么推广?

  为此,育成工作站别出心裁,拿出免费场地,以他们技术为核心,撮合与工作站内另外两家做裸眼3D、文案设计的公司,联合打造一个全景3D沉浸式心理诊疗室,不仅有裸眼3D的视觉体验,还有听觉、嗅觉的刺激。来访者体验后,反响非常好,一传十,十传百,推广效果立竿见影。如今,重庆效隆神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被认定为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获得重庆高新区种子基金支持。

  据了解,育成工作站通过搭建科研成果、人才、市场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本土科技型企业。目前,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入库企业56家。仅2022年,育成公司就培育出2家专精特新企业和6家高新技术企业。

  聚集创新资源

  打造区域创新生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育成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育成工作站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制胜重要引领作用,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重庆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金字招牌,不断聚集创新资源,着力营造一流的区域产业创新生态,打造有根植性、内生增长的区域产业创新生态圈。

  如推动重庆市教委、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以育成工作站园区之一梦花园为核心,建设大创谷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现已吸引重庆市内12所高校、重庆高新区23个双创载体加入该体系,聚集高校成果416项、企业技术需求81项、技术专家5722名、技术经纪人150人,已转化科技成果45项。校地结合、校校联合、校企融合发展效果初显。

  运营的高新金服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聚集金融产品143个,助推企业融资15.5亿元(382笔),有效解决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运营管理的高新区创业种子基金(总额5000万元),累计投贷项目119个,支持金额4407.4万元。培育出了科技型企业101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

  同时,为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育成工作站还持续开展创业导师问诊、学习交流、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累计吸引企业创客、高校师生逾12万人次参与,初步形成了“一说二问三发布,四训五会六大赛”的企业服务机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