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老腊肉”走进电商直播间探索“森林+”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潼南区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秋马铃薯+榨菜”间种模式实现双赢梁平屏锦镇:8000余亩油菜管护忙彭水梅子垭:产业谋振兴,群众得实惠冬季贮藏种子方法铜梁:稻菜轮种促增收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城口“老腊肉”走进电商直播间
探索“森林+”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潼南区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秋马铃薯+榨菜”间种模式实现双赢
梁平屏锦镇:8000余亩油菜管护忙
彭水梅子垭:产业谋振兴,群众得实惠
冬季贮藏种子方法
铜梁:稻菜轮种促增收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梁:稻菜轮种促增收

李拉拉 赵武强

  隆冬时节,雾罩田野。1月3日上午,在重庆市铜梁区旧县街道石砚村18社的一片蔬菜地里,10多位农家妇女有的采收莲白、有的整理装框、有的背运到公路上……村民劳动的喧闹声打破了冬日田野的寂静。

  地处铜(梁)合(川)公路边的石砚村过去基本不种商品菜。2021年,村里引进业主发展蔬菜产业,两年来发展蔬菜上千亩,年产莲白、竹筒白、青菜、萝卜等蔬菜300多万斤,其中70%以上的蔬菜销往中心城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千亩蔬菜面积中,冬闲田占了500多亩。

  “开发冬季农业,变一季为两季,既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了土地产出,又改良培肥了土壤,有效保护了耕地。”正在田间地头了解蔬菜保供的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蔬菜产业的兴起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在石砚村15社,新建的18个大棚即将投入菜秧育苗。育苗项目由村集体与业主合作开办,今年将为村集体增加两万元的收入。“18个大棚一年可以培育几百万株菜秧,除自用外,还将销售到周边区域以增加收入。同时,还将增加10多个用工岗位,解决村民的增收问题。”业主刘朝均说。

  在石砚村19社,长势喜人的青菜像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沟田,农民工忙着采收。“这一湾田面积有100多亩,全部种的是青菜,目前正在采收上市,一部分销往超联超市,一部分交电商平台,有多少收多少,价钱还不错。”业主刘朝均说。据村支书介绍,这些菜地冬天一直处于闲置,被村民称作“镜子田”,现在村民将菜地交给业主种一季冬菜,开春后业主抽水、翻犁平整后交还给农户种水稻,实行了稻菜轮作,很受农户欢迎。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石砚村,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通过机械化作业,把过去零散、浅薄的地块改造成了便于机械化耕种的平顺大块的土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蔬菜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这一项目在春节前后就将完工,开春后投入种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上千亩高标准农田中,有400多亩土地被业主流转种植蔬菜,土地保水、保肥、保土等性能好了,更有利于实现蔬菜的优质高产。

  “蔬菜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有40多位留守村民常年在蔬菜基地务工,最忙的时候有近百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现钱。”村支书说。“现在上工一天能挣五六十元。有了这笔钱,日子越过越甜。”正在地头采菜的农妇吴祥琼笑着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