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哲帆(站立者)在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受访者供图 |
人物名片>>>
叶哲帆,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19级交通工程专业学生。2020年成为重庆科技馆志愿者,至今已有三年。在校期间历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交通工程1901班班长、校辩论队成员等职务。获评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校内获评优秀学生干部、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
“您好,进入重庆科技馆需要进行线上预约”“这部分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
叶哲帆作为重庆科技馆的一名志愿者,从游客服务员、科技辅导员到展项的讲解说明,以及维护展项运行秩序等工作,已经能完全胜任了。“回想我刚接触志愿者服务的时候,对所有工作都很陌生,也是通过其他志愿者的帮助成长起来的。”叶哲帆说。
有人说,志愿者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2020年首次进入志愿者行列的他,到如今已是有三年经验的志愿者。这三年,他参加过不少志愿者活动,如疫情防控志愿者、景区场馆志愿者、大型赛事志愿者等多重“身份”。叶哲帆年轻、热情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各个需要志愿者的地方。
今年,叶哲帆与多名同学联合创建了“强国交通·梦启少年”团队,“我们团队有幸入选为团中央‘七彩假期’全国示范团队,以及重庆交通大学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叶哲帆高兴地说。团队致力于发挥重庆交通大学志愿者交通专业背景优势,助力完善青少年群体的科普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全方面、多维度发展。
借着这个契机,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和普及交通强国知识,引导大学生及社会各群体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构建多层次志愿服务体系。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相关科普活动,使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以“六位一体”组合拳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科普。
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强国交通·梦启少年”系列,在学校周边小学、青少年之家开展100余次活动,累计影响2500余名青少年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团队也并没有松懈,开发多个线上精品课程,如《从清明上河图看我国古代桥梁》《带你走进重庆轨道交通》等创新科普类课程。
寓教于乐、动手实践是科普活动最好的老师。叶哲帆说:“在科技馆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榫卯的工艺’活动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我在科技馆内负责木工工坊的展项服务,主要是让孩子们利用图纸和模型木棒搭建一座简易承重桥。当我将一袋袋模型发放到孩子们手中,他们的热情也到达顶峰。”打开包装、取出部件、翻看图纸。“老师,这一块是大桥的什么地方呀?”这是叶哲帆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从观看图纸到上手组装,最后他们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承重桥,十分高兴!而叶哲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内心也十分开心。
谈到对志愿者服务的感想,叶哲帆坚定地说:“通过志愿活动不仅能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而且能向社会奉献青春力量,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积极为社会贡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传承和发扬交大‘铺路石’精神。”
未来,叶哲帆将继续做好高校志愿者与科技志愿科普服务的桥梁,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永远践行志愿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不单单要学习,还要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拓展,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现在我不仅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还是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志愿者,要比他人拥有更多的激情、热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而这些带来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叶哲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