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腕中间位置有一根叫“正中”的神经,支配着人体的手部运动和感觉,过度使用手腕、重复性活动,都可能压迫它,引起手麻。腕管综合征,就是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有种手麻叫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和疼痛,觉得手指好像粘了一层胶或隔着一层纸,有时会感到手指像被针扎、火烧一样。除了手麻,还可出现手部力量下降。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肉萎缩(手掌靠近拇指的“鸡腿肉”);病情异常严重时,可能发生持物不能定位,看不见就拿不到,比如夹菜不看着就会掉落等。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一般有3个阶段:疼→麻→木。
麻痛会从间断发生开始,比如骑车时出现麻痛;到出现夜间麻醒,甩手或休息能缓解;到后来持续24小时麻木,甚至感觉不到麻。这时,有些人以为是好转了,实际上是“木”掉了。从医学角度讲,当感觉到“疼”的时候,一般称为“感觉过敏”;觉得“麻”的时候,实际上症状已经加重,称为“感觉减退”;而觉得“木”的时候,出现眼睛看不见就摸不着东西时,称为“感觉消失”;进一步恶化,就会出现肌肉萎缩。
需提醒的是,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与腕管综合征的症状很相似,需在医院进行检查分辨。
哪些人群发病率较高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腕部劳损。内分泌变化(如妊娠、绝经期等)、腕部骨折或损伤、腕管内占位性病变(如风湿或类风湿、痛风)也可能引发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常发生于30~60岁人群,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且峰值发病率出现在50~59岁。有研究表明,反复使用腕部劳作的人群,如程序员、木工、修理工、司机等,其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更高。
如果大家出现间断手麻,怀疑腕管综合征时,可通过一个动作进行自测:
将双上臂抬高至肩外展90度,同时向内屈肘90度,双侧手腕向下手背相对呈90度,或手腕向上手心相对呈90度。保持该体位,如果1分钟内双手麻木加重,可能就是腕管综合征。
让过劳的手腕好好休息
腕管综合征如果在早期,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制动”,让过劳的手腕好好休养。
少做重复性动作。减少静力性动作的持续时间,降低重复性动作频率。避免腕部劳累,有助病情缓解,否则可能会使正中神经的压迫进一步加重。另外,热敷、理疗等也有一定帮助。
变换动作时慢一点。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突然变换动作或姿态时要慢一点,不要猛地扭转、抬举。
适度按压不适部位。将网球或按摩球放于小臂内侧或外侧,对不适肌肉部位进行垂直按压或前后移动按压。
主动保护手腕。如果工作需要经常使用腕部,可考虑佩戴护具进行职业性保护。
若通过“制动”方式,手指麻木症状仍不能缓解,可以考虑药物、手术治疗,建议遵医嘱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