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训现场。通讯员 杜欣颖 摄 |
本报讯 (记者 樊洁)11月7日—8日,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中医药产业发展,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的2022年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班在达州市和雅安市成功举办。受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邀请,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李隆云进行了授课,四川省各县的乡镇干部、农业技术人员、驻村帮扶干部、村干部、三支一扶人员及大学生村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雅安、达州分片区进行授课。在培训会上,李隆云重点讲解了中药材初加工的相关政策,初加工的概念和目的,中药材产地加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产地加工基地的基本要求、药材干燥度的判定方法等,并对种植基地初加工厂建设提出了建议,展望了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发展方向。
中药材初加工是从源头上提升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材质量,是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的重要步骤。此次培训,提升了学员对中药材初加工的重视,促进药材初加工技术和初加工设施改进,为提高药材初加工质量,生产优质药材,推动成渝地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推进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