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白菜应看准这几点衣物挑选有讲究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指南酒精擦手机可能会弄巧成拙
第14版:科技生活·百科
上一版 下一版  
挑白菜应看准这几点
衣物挑选有讲究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指南
酒精擦手机可能会弄巧成拙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衣物挑选有讲究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抽检工作,在检测过程中,某公司一件时尚女装,被检出一种名为“联苯胺”的芳香胺染料超标。检测工程师表示,该产品的芳香胺染料实测高达540毫克/千克,超标27倍,这意味着染料中的有害物质具有较高浓度,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威胁。

  除了联苯胺

  这种物质也要当心

  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禁用24种可分解可致癌芳香胺染料,其中就包括联苯胺。

  联苯胺是重要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主要用于生产服装、纸张和皮革制品等使用的染料。

  联苯胺无色无味,消费者无法从纺织品外观进行识别。要判断纤维中是否含有联苯胺,必须通过专业检测机构,由于检测需要较多量的纤维,衣物将被损坏导致无法再穿。

  联苯胺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分解,也就是说冷水洗衣物不会洗掉联苯胺,或者是很少能洗掉联苯胺。

  除了染料中的联苯胺,我们在购买衣物时还需要注意衣物中甲醛的含量。

  新衣物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特别是甲醛。甲醛能够除皱、保色,几乎大部分新衣物中都会含有甲醛残留。

  甲醛的短期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刺激呼吸道及皮肤,当皮肤接触甲醛后,很容易出现流泪、干咳、喉咙刺痛、恶心等症状。二是甲醛可引发皮肤过敏,有人穿了新衣物后会觉得皮肤发痒,这很可能是残留的甲醛引起的皮疹和瘙痒。

  衣物上的甲醛不会致癌

  但会让人产生身体不适

  那么,衣物上残留的甲醛,会像染料中的联苯胺一样,危害身体健康吗?

  判断是否会危害身体健康,要看它与人体的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研究表明,甲醛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 毫克/ 立方米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达到0.1 毫克/立方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 毫克/立方米时,会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毫克/立方米,会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毫克/立方米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曾有检测数据表明,新衣物可能会释放 0.012~0.426毫克/立方米的甲醛。因此,新衣物上残留的甲醛,释放量远远小于甲醛的致癌量。所以,不要被“新衣物上甲醛会致癌”的说法吓到。

  看清生产标签再购买

  按照《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划分,服装可分为A、B、C三个安全级别。

  其中,A类指的是婴儿能穿的纺织产品,即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如尿布、高档内衣、睡衣、床上用品等,其甲醛含量要求必须低于20毫克/千克。

  B类则是指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如短袖、衬衣、裙子、袜子等,甲醛含量要求低于75毫克/千克。

  C类指的是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外套、桌布、窗帘等,甲醛含量要求低于300毫克/千克。

  考虑到衣物的安全性,这几类衣物在选购时要格外注意:

  异味很重的衣物

  新买的衣物到手时,有些会带有轻微的异味,一般多清洗几次就可以去除。如果新衣物带着很浓烈的刺鼻和呛人的味道,则说明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化学物质,购买时应谨慎。

  颜色太深的贴身衣物

  在挑选比较贴身的衣物时,如男士内裤、女士内衣等,尽量避免挑选大红大紫大黑大蓝等深色款式。作为贴身衣物,应当尽量选择浅色柔软的款式。深色的贴身衣物在染色过程中,往往会使用更多的染色剂,因此接触染料中有害物质的机会就越大。

  免烫服装

  免烫服装的一大卖点就是“好打理”。但为了达到免烫的效果,这类服装往往会使用甲醛,以达到防缩水、改善面料、保持印花和面料印染持久等特点。

  因此,刚买回来的免烫衣服,不要立即挂入衣柜中,最好先用清水进行充分漂洗后再穿,以降低服装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穿上新衣物后,如出现皮肤瘙痒、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反应,或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是衣物不适所致,尽快到医院诊治。(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