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时代。
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立时代之潮头、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要书写时代、思考时代、引领时代。那么,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那并不是一个平凡的时代。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探索的时代,追赶的时代,也是一个惊涛骇浪的政治运动接二连三的时代,用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称呼——计划经济时代。
要看清楚一个时代,就必须站到更高的位置去看,必须拉长历史的视界去看。
鸦片战争以后,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中国人站起来,让中国富强起来,这是革命的最主要动力。血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要挨打;要想有强大的国防,就要有强大的军事工业;要想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就必须有强大的重工业。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尽快建立起强大的工业体系,建立起强大的国防,早日跻身世界强国之林,不再受外国的欺凌。但是要在一个一穷二白的传统农业国家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谈何容易。当时的中国,那是真正的一穷二白,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而重工业又是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建设周期长,投入非常大。重工业的特性和当时的中国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因此,要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就不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为了保证资源的最大动员,以及剩余的最大化用于投资政府要优先发展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即以行政计划配置资源。可以说,这样的选择,有历史的必然性。
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这套体制不仅影响到城市中的制度安排,也对建国以后中国农村出现的几个大的制度——统购统销、合作化运动、地区性粮食的自给自足、城乡隔绝的供给制度和户籍制度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这套制度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依然存在。如果把目标定义为重工业优先、军事工业与航天工业优先,那么当时的计划经济是有效率的,一个农业社会在20年之内就做到了发达国家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那个时代虽然勒紧裤腰带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种代价更是整整几代人的牺牲,尤其是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在那个时代里,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甚至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每个人都了不起。
作者所书写的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就像作者所说,他们经历了一个大时代,穿越过各种历史的暴风骤雨,上至领袖人物,下至普通百姓,身上和心上都不同程度地留下了伤痕,但他们仍然有理由为其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那一代人所做的可能仅仅是用他们的经验、教训、泪水、汗水和鲜血掺和的混凝土,为中国光辉的未来打下一个基础。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改变,但历史中有经验教训。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对于执政者来说,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更多条件,让人民有更多选择生活的权利,让每个人的奋斗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时代不能选择,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科协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