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才会进入青春期,而有些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可能会出现一些看上去异常,但实际上正常的身体现象,孩子此时呈现的身体情况与青春期时身体的发育状况非常相似,因此被叫作微小青春期。
既然微小青春期是正常现象,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微小青春期的成因
微小青春期是人体内系统调试运行的结果。
孕妇在妊娠晚期即将分娩时,母体中的雌激素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身体产生影响。即使孩子出生后,体内也会残留一部分的雌激素,这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现象,但不是每个新生儿都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当脐带被剪断以后,孩子的身体彻底脱离母体,快速建立了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轴系。下丘脑刺激垂体,分泌出促性腺激素,刺激性器官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该轴系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而孩子刚出生时,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轴系刚刚建立,还不太稳定,处于“试运行阶段”,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一直处于高水平,与青春期发育期的激素水平差不多,使孩子的身体产生一些类似青春期的发育现象。
就像是调试身体里的系统一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经过调试,逐渐会趋于稳定。随着孩子身体里的性激素分泌直线下降,微小青春期状态将慢慢消失。
微小青春期的表现
每个孩子对性激素的反应不同,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男孩在高浓度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出现睾丸小幅度增大、阴茎勃起等情况。有些孩子的面部短时间内出现粉刺,但很快会自愈。
女孩在雌激素的影响下,一般会出现明显的乳房发育现象。如果雌激素浓度过高,也可能会出现像女性青春期月经那样的少量出血。
以上情况在生理上均是正常现象,孩子的表现不同只是个体差异原因。一般男孩在6个月以后,身体的这些状况就会慢慢消失,而女孩一般会持续到1岁,个别会持续到2岁。
但如果超过上述年龄,孩子这些青春期身体状态仍未消失,甚至趋于严重,那很可能就不是微小青春期现象了,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持续时间久需警惕
先天性性腺功能减退的疾病,可在微小青春期状态时提前被确诊。
在青春期,下丘脑会控制垂体,促进垂体分泌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促使睾丸发育和分泌睾酮。睾酮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和性功能,但是某些先天或后天的疾病可导致睾酮缺乏,使男孩青春期发育迟缓,严重者可致性腺功能减退。这种疾病相对少见,有极少一部分患者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激素分泌测定确诊。由于婴幼儿6个月之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很高,与正常青春期状态差不多,此时检测,结果比较明确。若测定的结果有病变的倾向,应及时干预、治疗,这对患者控制病情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