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夕峰在组织集体攻关。 左军昭 摄 |
本报讯 (记者 刘壹刀)7月29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市“双碳”实施目标。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9月26日,瞬创(重庆)碳中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瞬创研究院)创始人兼总经理曾夕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坚持用科技创新支撑我市“双碳”目标的实施。
瞬创研究院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双碳技术开发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着力打造碳资产管理与碳汇服务的窗口,建立碳中和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设施、碳汇开发、碳资产管理、碳中和培训以及集成节能解决方案等一站式服务。
大力实施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瞬创研究院科研员毛熠说,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
目前,在重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有不少的林地、空地有待于实施林业碳汇。毛熠介绍,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在时间上要是2005年后的无林地;二是在地域上必须是在无林地上实施造林,经营主体必须是人工林;三是在类型上要不属于湿地或有机土;四是额外性,产生的项目碳汇量要高于基线。
“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用于碳交易。”曾夕峰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没有实施林业碳汇开发前,造林与森林经营并没有额外的经济属性,根据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每亩成熟的碳汇林每年能吸收1吨左右的二氧化碳。目前,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每吨二氧化碳价格为60元,以10万亩计算每年的收益在600万元。而且每个项目持续的时间在10至20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目前,瞬创研究院与各区县林地所有权机构(单位)进行合作,联合开发林业碳汇的CCER,对所在区域进行增收创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碳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同时与当地所在农社合作,进行林业碳汇与林下经济的双规模融合,开展“林菜”“林药”“林菌”等产业结构模式,增加农民再就业岗位,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推广绿色能源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是实施双碳战略的又一重要措施。”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瞬创研究院技术部顾问张岭江说。目前,重庆的风力发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在绿色能源开发上重点放应放在光伏产业改造、节能减排上。
重庆、四川、贵州每年的有效日照时间约为700小时,与沿海、西藏、新疆等日照充足的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如何弥补我们日照不足的问题,优化光伏发电效率是重要手段。
他们针对川渝地区城市农村住宅太阳能应用为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川渝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可应用的形式,为建筑师开展分布式户用光伏的选用提供了理论补充性依据。同时,为解决分布式光伏电源信息实时采集不足和负荷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改善策略。
瞬创研究院有序地进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的拓展,与重点耗能单位进行商谈合作,对其闲置的屋顶资源进行光伏电站开发,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商业合作模式,有效地减少当地电网的用电负荷,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为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走产学研发展道路
瞬创研究院坚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建工集团等高校和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架起高校与企业科研对接平台,为科研技术提供了应用舞台。
“目前,我们汇聚了碳中和领域、节能储能领域、生物材料领域、物联网领域、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并组成专家团队,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张岭江说。
瞬创研究院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研发为主线,建立起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智慧用电项目建设、各类碳汇项目开发、企事业单位碳培训以及碳知识普及工作多项业务,共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曾夕峰表示,在我国双碳政策的引导下,他们希望能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打造一只富有创造性思维、专业素养极高、认真负责的团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完成绿色低碳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