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在数百万手抖人群,已经接近全球手抖总人数的一半。提及手抖,我们很容易就将其与帕金森病联系起来。据报道,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上,但现今我国数百万手抖人群50%以上年龄集中在20~30岁。因此,手抖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实际上,手抖只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
手抖是什么
手抖,又称震颤,在临床上可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等,常见的病因有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小脑脑干病变、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药物中毒等。手抖主要表现为手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但“病根”多在脑神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震颤。生理性震颤是指没有支撑时四肢和头部表现出轻微的颤动,通常看不出来,疲劳、激动时才表现出来,幅度小、速度快、无规律,随情绪稳定而消失。
病理性震颤。病理性震颤主要出现于帕金森病、酒精中毒、小脑病变等人群中,常明显持续存在。
常用疗法
物理治疗。手抖时通过重复动作等适当锻炼来缓解手抖。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时需要医生的明确诊断,不能自行服药,自行服药风险大。
针灸治疗。由中医施针,以局部取穴为主,可以选择合谷、内关、外关、曲池等穴位进行针灸,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