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到底长啥样古人驯化野羊初衷或是“存储活羊过冬”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
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到底长啥样
古人驯化野羊初衷或是“存储活羊过冬”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到底长啥样

新华社记者 岳冉冉

  通过古DNA研究,我国科学家揭开了生活在1.4万年前的“蒙自人”的神秘面纱。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蒙自人”1989年出土于马鹿洞,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经专家鉴定,该洞穴为古人类遗址。经过抢救性发掘,洞中出土了包括“蒙自人”头盖骨、下颌骨、股骨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及马鹿、猕猴、黑熊等动物化石。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介绍,对马鹿洞发现的一具相对完整的头盖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头盖骨主人是一名年轻的女性,身高和体重分别在155厘米和46公斤左右,头骨高度低,深肤色,鼻梁不高,脑容量偏小,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生活在约1.4万年前。“虽然‘蒙自人’处于现代人的变异范围,但形态特征却很复杂。”张晓明说。

  为了揭开“蒙自人”的神秘面纱,研究人员用“蒙自人”的头盖骨碎片展开了古DNA遗传学分析,发现“蒙自人”是早期现代人,而非古老型人类。研究还发现,从我国南方的云南马鹿洞到北方的黑龙江流域,约1.6万至1.4万年前已经形成了中国人群共享的遗传成分,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线索。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建构“蒙自人”肤色基因模式,推测“蒙自人”可能有深肤色,且中国人群“浅肤色”的基因突变最早可能发生在距今约7500年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也使得中国人群比东南亚人群肤色更“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