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开学典礼,是“开学第一课”,也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大学期间,新生们该如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如何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如何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大学书记校长们或介绍校史校情,或分享人生经验,或表达殷殷关切,或给出谆谆教诲,鼓励新生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书写属于自己的大学故事。
成大才
在芳华待灼时提升本领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开学第一课”上,大学书记校长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一要求。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举了北大历史学系原系主任邓广铭先生的例子,邓广铭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毕生的信条,在学术事业上深耕求索、成就卓越,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龚旗煌以此勉励新生,希望同学们始终端正治学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下功夫,不虚度大学时光,学到真正的本事。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认为,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追求真理、创新创造的前列。如何追求真理呢?他期待同学们激发学习志趣,秉承“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治学精神,建构广博精深的知识体系,深入探究科学之真、工程之道、人文之善、艺术之美,为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能力之基。
立大德
在从容自信中做有用人才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把修身立德作为行于世间的根本,强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学生应该如何涵养品德心性?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举了周恩来总理的例子,希望新生能向周恩来总理学习,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重视点滴修养,只求奉献、不思回报,铸就伟大的人格风范。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号召新生“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坚持修身立德”。具体来说,他建议同学们培养高雅情趣,养成一个能坚持一辈子的兴趣爱好,让心灵与身体一起健康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品德修为、精神修筑和格局修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说,人无德不立,希望同学们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修好品德,争做道德先锋。
恪守大学之道离不开内心的坚贞与热爱。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以南开前辈为例鼓励新生:“回望历史,无论是列强环伺还是日寇侵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贫瘠还是科研任务的艰巨,南开人始终葆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蓬勃、豁达、坚韧、笃行的面貌,在报效祖国、追寻真理、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负重前行。”
担大任
在时代洪流中勇毅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青年人更要肩负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在开学典礼上,大学书记校长们都表达了自己对新生的期待,希望新生关切社会现实、时代脉搏,站稳人民立场,勇担家国重任,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在忘我奉献、搏击风浪中实现人生价值。
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表示,同学们要成长为新时代经世致用的领军人才,就要树立经略国家和世界大事的远大目标,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致力将学术服务于国家需求、应用于社会进步。要“谋经世”“求致用”,为经略国家和世界大事练就高超本领。
担大任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前行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大学书记校长们给出了沉甸甸的嘱托。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勉励新生做胸怀天下、心系家国的人。他认为复旦人应当有“向下”的精神,热爱吾土吾民,学会俯下身、静下心、扎下根,自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也应当有“向上”的精神,进入复旦,就有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义务;还应有关心人类命运、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与自信。
“你们这一代学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见证者和亲历者。”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说,作为新时期的新一代大学生,同学们要勇担中华文化传承者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代人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