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实习生 谭林成)为加快全市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日,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2022年至2030年,我市将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计划每年培养培训3000人左右,培育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
当前,市场对数字技术领域从业人员需求较大,优质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颁布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字化管理师10个国家职业标准,各职业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专业技术等级,为开展数字技术领域从业人员培训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
“我市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只要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字技术领域国家职业标准的人员,均可参加相关职业培训,申报相关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考核。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我市将设立数字技术职称专业,开展数字技术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定专业技术等级与职称认定、衔接办法,按照“培训一批、考核一批、认定评审一批”,动态开展数字技术人才评价。经培训考核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作为申报高级职称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同时,我市将建立健全培养与使用、评价与激励相衔接的制度保障,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目录纳入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两目录一系统”,对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且符合重庆市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此外,我市还研究制定了支持数字技术工程师创新发展的10条配套措施,从选拔资助、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