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故宫博物院面向国内外启动太和学者计划文话巴蜀 巴蜀文化梁平木版年画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故宫博物院面向国内外启动太和学者计划
文话巴蜀 巴蜀文化
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话巴蜀 巴蜀文化

之乎者也

  文化是国家之魂、民族之根,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传承5000多年,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过的文明,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巴蜀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巴蜀地区也是我国文化起源、发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巴山蜀水孕育的独特文化神态

  治水而兴的蜀文化,山川铸就的巴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它的起源和发展与治水和道教有密切关系。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区域,有“教民务农”和治理水患的传统。

  道教在蜀地的影响。四川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巴蜀地区是仙道文化的起源,有“道”的文化根基。四川历代道教兴盛,道教名山和宫观闻名遐迩,如青城山、鹤鸣山、云台观等,既是道教传播的理想场所,也是红尘中的清静世界。

  优良的自然条件、农业文明,道教的影响,孕育了蜀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安于闲适享乐,人们坐在茶馆里,慢悠悠谈论古今。

  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它的起源和发展与盐业和码头有密切关系。川东地区以高山大川为主,位于川东岭谷地带,由30多条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小山脉构成。

  水陆码头造就的江湖气。重庆地处长江及其上游最大支流嘉陵江交汇处。自宋代开始,随着经济和政治中心逐渐南移,重庆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陆码头,码头文化因此而兴。

  移民文化成就的开放气。重庆历史上有过8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对重庆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有3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抗战百万大移民;三线建设30万移民。

  这样的历史地理环境,铸就了巴文化耿直、热情、开放的精神气质。

  巴蜀神韵塑造的多样文化形态

  文化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巴蜀文化的独特气质,塑造了无数看得见的文化形态。目前,巴蜀地区有8项世界遗产、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6个全国红色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旅游街区、8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这些都是传承巴蜀文化传统、彰显巴蜀文化气质、展示巴蜀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

  巴蜀文化形态包含: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建筑风貌。而在中国文学版图中,巴蜀占有重要一席,据统计,汉代巴蜀作家约有40位,唐代约有80位,宋代约有400位。

  风俗习惯上川渝两地有方言区别。重庆人说话短、语气硬,彪悍霸气。成都人语气软,温柔细腻,听起来比较柔。

  建筑也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巴渝地区的建筑依山傍水,巧用地形,重庆地区沿江河溪沟两岸的吊脚楼,充分体现了这种建筑特点。这些遗址遗迹、旧址旧居、古村古镇、寺观园林,既是建筑的地标,也是文化的地标,是看得见、莫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形态。

  重视涵养的文化生态

  文化是经济,在很多地方甚至早已成为支柱产业,且是环保的产业,消耗能源少,附加值高。文化是环境,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文化是形象,是一个地方代名词。文化是基本且深沉的力量。

  文化有其自身特点,文化工作是塑造精神和灵魂的工作,需要由里到外的感染力,应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不是疾风骤雨。一首歌、一句话、一部电影真正走进大众、进行有力的形象推广,起到近悦远来的效果,这也是文化的力量。  

  前不久,文化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和川渝两地政府共同印发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提出到2035年巴蜀文化旅游建设的远景目标,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举措,也作为振兴巴渝文化的大手笔,备受瞩目。但规划图要变成实景图,道阻且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