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耄耋之年的母亲像棵树,在农村扎根后就再不愿挪窝了。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滋养得身体硬朗耳聪目明的她,在父亲的陪伴下,在乡下老家,饲养了一堆大大小小、憨态可掬的动物。
鸡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小时候母亲就给我们讲关于鸡的学问,端午节要带着大红鸡公去给老丈人“送节”,徒弟拜师门要送大红公鸡,修房祭梁也得用大红公鸡。鸡的用处多,母亲养的鸡也多,常常在二十只以上,多的时候达三四十只。大鸡、小鸡,公鸡、母鸡,红花鸡、乌骨鸡、白毛鸡,什么鸡都有,活像一个鸡主题的动物园。
老家有片竹林,母亲就把林子圈成一个很大的院子,又给鸡建了鸡舍。白天鸡到竹林里用爪子刨开地面找些虫子吃(这就是当下所称的“林下鸡”),晚上钻进鸡舍,站在竹楼上休息。竹楼下面铺层草木灰,鸡粪掉在草木灰上,就是种庄稼的好肥料。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公鸡伸长脖子,引项高歌,声音传遍了小山村的每个角落,唱出了农家屋顶的缕缕炊烟。而母鸡呢,则在生蛋后“咯咯咯”炫耀着,此时母亲就会抓出一大把粮食,犒劳母鸡。
吃食的时候,有时会遇到那些牛高马大的大红公鸡霸占着鸡槽不让母鸡、小鸡吃,谁去吃就啄谁。母亲便用竹片钉个鸡笼,单独把这只公鸡关进去,关它的“禁闭”。被关的公鸡失去了自由,只能在方寸之间左转右转,直到它变得温驯了,母亲才将它放回鸡舍。
阳春三月,农事就忙活起来。农人翻转冻了一冬的土地,母亲把鸡放出去跟在耕牛后面捉虫吃,一遇到蠕动的虫子,鸡迅速上去,一嘴下去,虫子就下肚了。有时鸡还要去啄飞舞的蝴蝶。
一天,母亲突然听到鸡舍里传来小鸡的叫声,母亲寻着声音找去,乖乖,鸡舍里有几只小鸡正“唏唏唏”围在母鸡身边。原来,鸡妈妈偷偷地在高处的鸡窝里生了蛋,孵出了小鸡。母亲连忙给小鸡喂米、喂水。母亲的鸡群一下子就添了十几口“丁”。
母亲养的鸡多,家里的鸡蛋可就多了。母亲做饭时把鸡蛋打进碗里,再放少许猪油和食盐,加入开水调匀,放进锅里蒸。当色香味俱全的鸡蛋羹新鲜出炉时,那绵醇的香味和浓浓的母爱溢满了整个房间。
鸭
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形相对较小,颈短,嘴大。有家鸭、野鸭两种。老家坐落在山坡上。房屋的东边有棵枣树,枣树下面是一口古井,古井外有块三四亩大的水田。这些年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水田闲着,母亲就寻思,买几只鸭子养养。
母亲买来几只小鸭。精心照料下,小鸭很快长大了。母亲把公鸭卖掉后,剩下四只母鸭陪伴母亲。
鸭子走路的姿势甚是可爱,摇摇摆摆,晃晃悠悠,穿梭在鸡群中,鸡鸭成群、鸡同鸭寝……
每天早上,四只鸭子就“嘎嘎嘎”地高声叫嚷着要出去“游泳”。母亲把篱笆门打开,四只鸭子鱼贯而出,直奔水田,一头栽进水里,然后扑腾着身上的水珠,水珠四散开去,落到水面上,又溅起一片水花。四只鸭子在水里觅食田螺、小鱼等,它们把扁扁的大嘴放在松软的泥土里,像推土机一样向前推着,两片鸭嘴上下咬合,可食的东西就被鸭子吞下,无用的东西就从鸭嘴两边排出来。再加上“啧啧啧”的觅食声响成一片,那场景,很容易使人想起东坡先生的那句名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捡鸭蛋也很有乐趣。鸭子不像鸡那样生蛋有规律,鸡是白天生蛋,且生在鸡窝里。鸭子可能白天生蛋,也可能晚上生蛋;有时生在鸭棚里,有时也会生在水田边、田埂上。母亲每天都要去这些地方看看,看看鸭子又把蛋生在了哪里。回来的时候,围裙兜里又多了几枚青中泛绿的鸭蛋。
这几只鸭子很争气。每次回老家,母亲都会塞给我一些鸭蛋,叫我带回去给她孙子吃。母亲说,鸭蛋凉性,不上火,随便吃。
鹅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鸭科动物繁杂,我们常说的大雁、天鹅、鸭、鸳鸯等都是鸭科动物。随着农村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农村老家现在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森林密布。蛇、黄鼠狼比过去多了,偶尔还会光顾农家,造成一定的危害和损失。
俗话说,吃了秤砣心,鹅公不好欺。鹅的领地意识强,是看家护院的好帮手。在农村有这样一个说法,蛇沾上了鹅的粪,皮肤就会腐烂而死。养鹅防蛇、防黄鼠狼咬家禽的效果,比养狗还好。
也许是这个缘故,母亲买了一对幼鹅,但只有一只长成大鹅了。
鸭鹅同宗,这只落单的鹅没有同伴,只好跟着鸭子混。鸭子走出篱笆往水田去,它就远远地跟在后面去水田。鸭子下田戏水觅食,它也跟着下田戏水觅食。但鹅的觅食本领实在无法与鸭相比,那笨拙的脑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一个准。待鸭子吃饱喝足,摇摇摆摆走在回家的路上,而鹅,还饥肠辘辘。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鹅是家禽中的大个子,洁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突出的鹅头包,注定了鹅入诗入画都很美。可惜老家附近没有深水池塘,鹅无法施展它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技巧。
如果有陌生人来家里了,鹅就会雄纠纠气昂昂地向前伸出它那长长的脖子,像工兵探雷一样,呈扇形左右试探,“杠杠杠”地向陌生人扑去,再加上它那高八度的叫声,活像一只忠诚的看家狗。自从母亲养了鹅后,鸡鸭就再没有遭受过蛇、黄鼠狼的伤害了。
鹅也生蛋,鹅蛋很大,一个鹅蛋足有两个鸭蛋、三个鸡蛋那么大。鹅几天才生一枚蛋。母亲说,在冬至那天,鹅蛋混着核桃壳煮了吃,治病。不过我没试过。
我倒希望母亲在冬至那天用鹅蛋混着核桃壳煮了吃,治病或防病——天下的儿女都希望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燕子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形小。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作玄鸟。我老家离场镇有二十多里路。孩提时代,乡镇叫公社。公社供销社店铺门前的屋檐下,住着一窝燕子。每天上学走到供销社店铺门前,我都要停下脚步,抬头看下燕子窝。可惜那时的农村房屋很低矮,燕子做不了窝。
那一年,老家的房屋重新修建后不久,一对燕子就来寻找做窝的地方。它们衔来泥土,在屋檐下转角的天花板那里安家了。窝垒得稳固结实,只留一个身子般大小的洞,每天从这个洞口飞进飞出,洞里面是它们宽阔的天地。
母亲把背篓、家具挪开,在燕子窝下面的地上撒些草木灰,燕子拉的屎就便于打扫了。
每天燕子飞出窝来,一个大转弯,旱地拔葱似直上云天,又一个大回环,稳稳地停在高高的电线上;像是看到什么,箭一般飞过去,然后大弧度回落,几经转折,回到巢穴洞口,嘴上已经衔着食物了。
不久,听见燕子窝里发出一阵“唏唏唏”的声音,小燕子出生了。这时老燕子整天飞进飞出,忙着给乳燕觅食喂食。半个月后,乳燕就出现在巢穴洞口,把屁股对准洞外,屎就掉在了地上。
很快,乳燕长出了羽翼。不几日,老燕子就带着小燕子出来“教飞”(试飞)。老燕子先飞离巢穴,大声嘟囔着,小燕子就从洞口,一个个心惊胆颤、晃晃悠悠地扑腾着翅膀跳出来。有胆小的待在巢穴里不敢出来,老燕子就会大声呼唤,反复飞到洞口去,鼓励小燕子飞出。
老燕子又接着飞到其他地方,小燕子也试着往附近的一个什么地方飞去。此时的小燕子对于外界的攻击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如婴儿学步、咿呀学语一样笨拙。母亲这时小心地看守着猫们,以免它们动了坏心思。小燕子扑腾几番,与生俱来的飞翔天赋就充分释放出来了。
小燕子长大了,国庆刚过,它们就飞走了,飞到南方去越冬。不知它们南方的家在哪里。
第二年春天。一日,叽叽喳喳声响起,燕子飞回来了。全家都惊喜起来,用柔柔的眼光看着燕子。燕子忙忙碌碌修理巢穴,清理卫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久别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
就这样,燕子在老家一住就是十多年,春来秋去。慢慢地,屋檐下又多了一窝燕子。堂屋的天花板上,也住上了两窝燕子。为方便燕子进出,父亲特意把堂屋门窗上的玻璃取下了一扇。
我不知道后来做窝的燕子是不是第一窝燕子的儿女,也不知道屋檐下转角处已存十余年的巢穴里住的燕子,还是不是当初来老家的那一对,我只知道,十多载的相处,燕子俨然成为老家的一员。
也许,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吧。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