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水利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完成投资178亿元;已开工农村供水工程10905处,提升了253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今年以来,农村供水工程及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5.9万人,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按期启动、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治理,7月份,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各地水利部门在全面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投资持续扩大。
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项目点多面广、产业链条长,对经济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据介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总量75%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大中型灌区,旱能灌、涝能排,最大程度保证了粮食稳产。同时,灌区项目大多数分布在田间地头,可以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实行清单管理,细化分解建设任务,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保障工程建设需求。
工程建设资金多方筹集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是亿万村民的期盼。近年来,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始终是不可避免的课题。
依据印发的《全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逐级把目标指标分解到各个省,通过省再分解到市、县,分解到年度。其中,有两项硬指标最为突出,一是到今年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要达85%,二是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要达54%。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对偏远山区积极开展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提升。
另一方面,强化政银企对接,广开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指导部署各地充分发挥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各地财政投入等政府投资作用,主动对接政策性银行、水利投资企业及社会资本等渠道,推荐重点项目。此外,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收缴水费,对特殊地区、特殊人群建立政府补助机制。
充足的资金保障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需求,工程建设也取得成效。数据显示,现已累计排查解决160.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稳定问题,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得以进一步巩固;已开工农村供水工程10905处,完成投资466亿元,提升了253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持续强化,累计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6.7万处,服务1.3亿人。
积极应对洪旱灾害影响
洪涝和干旱都会对农村供水工程和大中型灌区造成影响。洪涝会导致水利工程出现水毁损失,如果灌区排水不畅,还会造成农田受淹,干旱则会直接威胁供水安全。
目前,长江流域大中型灌区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部分灌区末端区域和望天田受旱较重,部分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水、溪流水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出现缺水,民众供水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民众需要拉水以保障生活用水。
据气象预测,未来一周长江流域大部分将维持高温少雨天气,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旱情可能持续发展。目前,水利部已向相关地区发出通知,要求深入分析旱情对农业生产和民众饮水的影响,提早采取抗旱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