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实现了我的“田园梦”梁德荣:扎根科技教育 点燃创新梦想科技先锋谈四位年轻数学家获2022年菲尔茨奖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宋志平:实现了我的“田园梦”
梁德荣:扎根科技教育 点燃创新梦想
科技先锋谈
四位年轻数学家获2022年菲尔茨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德荣:扎根科技教育 点燃创新梦想

通讯员 隆辉燕

  人物名片

  梁德荣,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长寿区海棠中心校教导主任,分管学校教务、科技教育、教研、学籍管理等各项工作。从教33年来,梁德荣长期扎根在乡村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第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激发了许许多多农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燃了孩子们的创新梦想。

  自工作以来,梁德荣主动申请并组建了学校的第一个科技活动社团,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一开始,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因地制宜地选择了科技发明作为主要活动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首次接触科技发明都感到非常高深,觉得很难。”长寿区海棠中心校教导主任梁德荣说。

  为此,梁德荣将“魔法”引入课堂,将科学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给学生看。课堂上,他会先让学生“见证奇迹”,引起他们的兴趣后,再引入游戏环节,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原理。随着他的慢慢引导,学生们逐渐觉得发明没有那么难、发明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树立了学生进行科技发明的信心。

  当好学校科技辅导员

  2012年,长寿区海棠中心校建成了“壁挂式科技馆”,同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学校成立,科学教育的条件得到了改善。

  梁德荣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科技辅导员,成立了科技小组,负责向学生传授和宣传科技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那时,学校科学教育刚刚起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我心中最挂念的事。”梁德荣说。为此,他不停地学习和钻研科技方面知识,自掏腰包买来许多科技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这些书籍,充实丰富科技知识。

  后来,梁德荣重点抓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他积极参与学校创新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学生100余人次获奖。

  在梁德荣的辅导下,海棠中心校连续15年获长寿区科技创新大赛集体一等奖。辅导学生陈红英发明的“方便儿童门”“安全儿童门锁”参加第十一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重庆赛区评奖活动分别获金奖、银奖;辅导学生陈红英发明的“带撮箕的脚踏式垃圾桶”参加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同时,“防摔倒椅凳”“带撮箕的脚踏式垃圾桶”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为此,长寿区海棠中心校2010年被评为长寿区科技特色学校,2018被评为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梁德荣也在2013年获评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

  以科研推动科技教学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担任科技教学的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科技、钻研科技,才能教好学生,带领学校科技教育前进。”梁德荣对如何做好科技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

  多年来,梁德荣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不断充实完善的实践经验使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如虎添翼、相得益彰。

  近年来,梁德荣先后参与了市级课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区级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科技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科技活动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研究,目前已顺利结题。《农村小学科技活动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获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奖。撰写的论文《让习作变得快乐》《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有效》《计算机网络与作文教学出摊》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同时,梁德荣先后被选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代表、长寿区科协代表、长寿区教育学会科技专委会常务理事,连续3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办公室聘请为高级教师评审并担任评审组组长和执行评委。

  “听从心灵的声音,靠自己去发现。”梁德荣说,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科创方法。他喜欢学生的天真烂漫,赞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探索,也热衷于和学生一起去探寻“十万个为什么”。

  “科技活动辅导耗费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但我依然默默无闻地耕耘其中。”梁德荣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农村小学科技工作者,梁德荣尽最大可能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他用行动默默诠释着一位普通教师对科技教育工作的执着与热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