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约一万年前起源于西亚地区,在5200年前进入中国。但是,小麦、水稻等何时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种植?此前一直成谜。
近日,考古学家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镇大同村的大同铺遗址,发掘出种子、果实、木炭等碳化植物遗存,经综合研究发现,最晚在约2700年前,江苏沿海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小麦、小米、黄米和大麦等作物。在发掘的植物遗存中,水稻依然占有绝对优势。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时期大量小麦和小米的发现,在江苏沿海地区尚属首例。此次考古的重大成果,不仅发现了水稻、小麦等作物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的时间,还论证了古湖泊在距今2880年前水位逐渐降低,为古代先民水稻、小麦种植创造陆地资源。同时,还为研究距今2800年前存在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先民向东向南迁徙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