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乐都心灵之约调皮孩子歌唱家乡情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乐和乐都
心灵之约
调皮孩子
歌唱家乡情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灵之约

冯国平

  报刊上遇见友人是一种情谊,也是一道意味深长的驿站。

  远在北京一位获鲁奖的诗人曹宇翔,他的诗歌饱含温度和色彩尤其让我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在《诗刊》《星星》《解放军报》等其他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作品,我抄写装订成册,通过《星星》诗刊编辑部转交他,曹宇翔老师深受感动。此事他写在寇宗鄂老师约的长文《我已掩泪入心》中,载入《青年诗人》及《诗刊》,后被《中国青年报》1994年5月20日转载。来信中他鼓励我要热爱写作,坚持树言,文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失联三十多年,前面通过一位公安战线的诗人联系到了他。千里路迢,虽然未曾与他谋面,但我和曹宇翔老师一直保持着那份珍贵纯朴的友谊。

  一位四川南充叫晓天的文友,十多年前我和他同在一家省级报纸副刊版面上发表文章。他的一首写母亲的诗歌《那弯如钩的月亮》清爽而雅致,如清水出芙蓉不染纤尘。字里行间思念母亲之情娓娓动人,溢于言表,让人眼前一亮和肃然起敬,因文学之爱他的为人为诗在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忆。第二年秋天,在去参加南充市凤垭山笔会上竟不约而见。秋夜,星光灿烂,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我俩漫步嘉陵江边,江水映着黛青色的远山和横架两岸的霓虹大桥,荡漾着人生的际遇与文字的魅力,仿佛穿梭在梦幻的时光里。

  友人在想些什么?写些什么?有什么欢欣抑或懊恼及情绪,乃至友人有些什么变迁或人生沉浮之事,大凡都能从他们流露的文字中读出一些、猜出一些或者感悟一些。读着他们的文字,心头会默然释怀几许惦念。

  1997年去广东汕头市,应朋友之邀参加一次画家赵广的画展,随后写了篇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二天投向大街上的邮筒。当我刚回到川东北的县城,同时也收到了来自《特区晚报》刊发那篇评论文章的样报。通过报纸我有幸认识那个叫陈春晖的副刊责任编辑,不长不短的时间内,他又刊发了我的两次文学作品,2000年来,我与陈老师便失去了联系,而今在南方之南的那个城市,不知他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还好吗?诗和远方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墨香温暖你我他,一字一句传友情。韶光易逝,人到中年。借助于报刊杂志,对友人的惦念之情,时常流泻在字里行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传递。系着时光,系着生命的轨迹,抵达一座城市和诗的远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