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帮助视障人士吗?答案是肯定的。科技不断进步,不仅能造福普通人,也能造福各种需要帮助的人。目前的这四种技术均可惠泽视障人士。
智能手杖
智能手杖可以向连接的应用程序发送信号,用户可以使用应用程序听到语音导航和指路提示。例如,假设某位盲人在机场想喝杯咖啡,他(她)可以按下智能手杖上的一个按钮,说“导航到某地”,应用程序会根据其当前所处位置,使用安装在机场的指路信标为其提供前往某地的详细路线。智能手杖还将设置游览模式,在用户经过某些他(她)感兴趣的地点时提供语音播报服务。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杖,还可以安全有效地引导视障人士出行,帮助他们检测和识别障碍物,并轻松绕过这些障碍物,沿着室内外路线行驶。研究人员表示,这款智能手杖配备了激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是一些自动驾驶汽车和飞机中使用的基于激光的技术,用于测量与附近障碍物的距离。手杖还有额外的传感器,包括GPS、加速度计、磁力计和陀螺仪,可以监控用户的位置、速度、方向等。手杖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寻路算法作出决策,引导用户朝向图像中的对象。
视觉人工智能
微软此前推出了一款供盲人和视障人士使用的视觉人工智能应用,主要技术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识别周围环境,神经网络也广泛用于自驾车、无人机等。
该应用程序使用户能感知周围的世界,并完成多种任务,如查看文档、感知常见产品以及识别人等。该应用最流行的功能之一是识别货币。例如,盲人要在农贸市场用现金购买商品,该应用程序将扫描账单,并大声读出货币金额,这将有助于用户支付费用。
如今,该应用迎来了更高版本的更新,用户可以利用手机中的LiDAR扫描仪,扫描房间情况。当戴上耳机时,用户会听到周围的物体在房间里的位置报告。此外,该应用还可以利用触觉距离传感器来感受物体与其之间的距离。
导航背包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帮助视障人士独立导航的背包。它将人工智能摄像机安装在背包上,摄像机能够运行先进的神经网络,并提供加速的计算机视觉,在摄像头上嵌入的视频芯片,能够实现超快的响应时间和消除延迟。
研究人员介绍,在用户外出时,该系统可以检测人行横道、路边海拔的变化、红绿灯和标志以及其他行人,还有诸如垃圾桶、悬挂的树枝和花篮等街道设施。然后通过蓝牙耳机提醒这些潜在危险的存在和方向。此外,该系统还允许用户保存他们的当前位置,或通过短信将其发送给另一个人。
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为视障人士提供很多帮助。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历经5年研发,带来了一项可以让视障人士“看清”四周危机的成果。
这项成果借助用户佩戴的3D摄像机捕捉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和距离,再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对这些信息重新处理,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物体距离的远近,转换成适合视障人士剩余视力能感知的图像和视觉信息,让佩戴者能清晰判断自己与物体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