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信息安全,就不得不说到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电磁信息。电磁信息实质上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性质有点像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与光不同的是,它常常产生于磁场与电场共同作用的地方。也正因如此,一旦显示器、投影仪等存有信息的电子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电磁波就会“携带”视频信息发射出去,这就是“电磁泄漏”现象。如果这些视频信息是涉密的,那么电磁泄漏就很容易造成泄密。因此保障电磁信息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环节。
如何保护电磁信息的安全呢?只要不让电磁信息“跑出去”即可。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电磁屏蔽材料。当电磁波传播到屏蔽材料表面时,会遇到三道阻拦:先是电磁波被屏蔽材料的外表面反弹,这里会损耗一部分电磁波,我们称之为“反射损耗(SER)”;其次,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后,被屏蔽材料吸收一部分,这一部分被称为“吸收损耗(SEA)”;而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又会因为材料的多孔结构,在材料内部不断发生反射与散射,在这个过程中会损失很大一部分电磁波,这个过程被称为“反射衰减(SEB)”。这三个过程中损失的电磁波之和,用一个专业名词——“屏蔽效能(SE)”去形容它,用公式表示就是:SE=SER+SEA+SEB。SE的大小也是衡量屏蔽材料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电磁屏蔽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在军事领域,飞机上涂覆电磁屏蔽材料,能使飞机不被雷达发现,实现“隐身”。在民用领域,除了保障信息安全,“电磁辐射”也能依靠电磁屏蔽材料进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