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煜涵展示泥塑作品——《阳光下成长》。本报记者 沈静 摄 |
本报讯 (记者 沈静)6月18日,以“传承 启航 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渝中区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举行。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用手中的陶泥创作出各类主题作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本次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区内各中小学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经过区级培训、校级初赛、区级初评,最终28所小学、11所中学的1000余名中小学生从近5000名报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通过前期的培训和选拔,我们发现,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动手能力也很强,在指导教师进行简单培训后,他们便能掌握陶艺捏塑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场,参赛选手结合大赛主题,将典故、饮食、生活、航天、环保、想象等元素应用到作品当中,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花朵在阳光里生长,就如同我们在祖国怀抱里成长。”望龙门小学三年级学生苏煜涵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阳光下成长》泥塑作品。
据了解,本次比赛由渝中区教委主办,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和渝中区青辅协承办,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鼓励全区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创新创造能力提升,通过评比,将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团体一、二、三等奖,学校优秀组织工作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等奖项。
本次比赛作品体现了时代性、创新性。渝中区希望通过举办中小学生陶艺捏塑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劳动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畅想“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