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魅无名墓碑初夏念想绿叶赞歌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桥之魅
无名墓碑
初夏
念想
绿叶赞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桥之魅

刘英团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北京出版社,2021年11月)起笔于“什么是建筑艺术”,重点论述了“桥梁建筑的艺术”与“桥梁建筑艺术的创新”,并结合桥梁建筑史探析了“桥梁之美”,兼顾了学术性与通俗性,把桥之美、桥之魅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言以蔽之,建筑是科学也是艺术。

  桥梁之美,美在构造。一座桥梁除了拥有实用价值之外,还有它的美学艺术价值。从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的关系来看,二者应该是结合的,而不应孤立起来单独处理。一座完美的桥梁,讲究实用科学性和艺术性审美性——通过艺术的语言——空间组合、比例、质感、尺度、体型、韵律、色彩及象征手法等,满足桥梁的功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建筑艺术。这大概就是英国建筑大师Erich Mendelsohn说的,“建筑应该追求理性与非理性、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综合性艺术”,被称为“实用造型艺术”。设计一座桥梁不仅是工程设计,也是一次艺术创作。首先,建筑艺术的特点“在美”,“所有的建筑需要坚固、实用和美丽”,既是桥梁空间跨越体现出的美感,又是建筑背后深层的艺术意蕴,涉及建筑、美学、物理、材料、色彩等学科。其次,桥梁建筑艺术形态各异、内涵丰富,使其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结构艺术。

  “在桥梁建设中,革新和保守……是始终存在着的。”在《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中,作者唐寰澄不仅重点介绍了桥梁的美学价值,还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桥梁艺术的美,并从美学角度讲解了如何欣赏桥梁之美,以及桥梁艺术的创新设计方式。桥梁之美,美在历史。有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之美,还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或辉煌灿烂或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我国石桥的建筑装饰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还具有浑厚的历史和政治意义。前者如赵州桥、卢沟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狮、龙、牛等“神兽”,形象生动;后者如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见证着国家和民族的跨越。空中俯瞰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如意”的造型设计,寓意“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意蕴丰富、蕴含深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