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爱登堡,何许人也?他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
爱登堡在大学学习了自然科学,在皇家海军服役完毕后,就加入了初创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从此以后,爱登堡的职业生涯就与BBC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广为人知的《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等纪录片都由爱登堡主持制作。
《大卫·爱登堡自然行记(第一辑)》就是旅程的文字结晶,包括《丛林飞行》《寻龙之旅》《蝴蝶风暴》三册。这位杰出的科普人、电视工作者的叙述,字里行间盈满温情,叙事有趣生动,让笔者想起达尔文的作品《“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两者气质上几乎如出一辙。即使不了解爱登堡,仅就这些作品本身而言,在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能拥有文学层面的享受,文笔之凝练优美,细节之周详流畅,堪称自然文学的典范。
爱登堡笔下到处都是有趣的故事。大群迁徙的蝴蝶在身旁飞舞,与大蟒蛇狭路相逢的危险刹那,与收养的小熊崽的温情生活,看见了心心念念想要寻找的科莫拉多蜥,从独木桥上滑落的生死一刻,悬挂在崖壁和高枝上拍摄的惊险场面,在吸血蝙蝠侵扰下难以入眠的夜晚……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庞然大物如水豚也能听从当地人的驯养,村民们待周围的动物如同家人。在与本地人的接触中,爱登堡逐渐了解了其他族群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看法。这些描述让我们体会到,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明尚未大规模侵入丛林之前,那些依然存在的地理风貌、万物生灵、古老风俗、时间观念和自然法则。
那时候,爱登堡不知道这些情景有多么珍贵,多年之后,他孜孜不倦地为了找回失去的“伊甸园”而奔忙着。在94岁高龄,爱登堡写了一部回忆录,名叫《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爱登堡感叹,20世纪50年代是乐观向上的时代,使欧洲沦为废墟的“二战”开始淡出人们的记忆。整个世界都渴望向前看、向前走。技术创新欣欣向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体验。好像没有什么能够限制我们的进步。未来令人兴奋,人类的一切梦想仿佛都会实现。肩负探索大自然的任务而走遍世界的他们,以《动物园探奇》开启事业的生涯和博物学领域的新篇章。没有任何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爱登堡说自己从小感兴趣的不是人类发明的律条,而是主导动物和植物生命的法则。他主张“野化”,倡导“把自然还给自然”,重新野化大海、野化大地,让渡空间给其他生物。爱登堡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他认为,适度地放弃眼前利益,可以让人类也拥有更好的未来。
从起点一路走来,大卫·爱登堡用他的工作经历、生命历程,全心全意地阐释着他是如何记录大自然,记录这个我们生存其间的世界最美好的那些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