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社会多方齐助力建立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制度青少年追剧需要积极价值引导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社会多方齐助力
建立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制度
青少年追剧需要积极价值引导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社会多方齐助力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游戏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但沉迷其中却百害而无一利。网络成瘾无异于“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都带来很大的危害,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顽症。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游的

  迫切性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94.9%,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6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未成年网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游戏主力军。

  校园里的“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重点突出问题。据悉,2019年到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2.7%,同2019年相比上升2.5个百分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近2亿名中小学生迎来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宅在家里上网课、写作业、打游戏等已成很多青少年生活的常态。

  “玩游戏玩得吃饭都叫不动”“不盯着他,他就玩”“一动不动,一坐就是一天”,诸如此类的现象层出不穷。

  沉迷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

  影响

  沉迷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青少年生理方面的影响。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除了耗费大量时间,有的还伴随有吸烟、饮酒、作息无规律等不良习惯。长期作息无规律会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继而睡眠质量、食欲、体质均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除此之外,长时间玩网络游戏,思维模式单一固化,也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

  其次是对青少年生活、心理层面的影响。

  沉迷网络游戏,除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之外,还容易导致他们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里,玩家们的游戏行为基本都是虚拟行为,他们不顾及虚拟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虚拟行为,把人性本能深处潜在的占有欲、报复心等丑恶面,都调动了起来,对青少年玩家的人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以暴力、血腥或色情为特点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有专家认为,一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会由于不能实现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角色转换,从而造成现实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错位。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下降、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长期处于虚拟世界的他们,在生活中时常会感觉角色难以调适,有的倾向于抑郁、敏感、退缩、自卑以及缺乏社交勇气,有的倾向于焦虑、急躁、叛逆、暴力,少数严重的,时常有超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想法以及越轨行为。

  共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防火墙”

  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如何做好预防工作系统性提出了有关措施。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游的有效途径,首先是要引导网络游戏企业开发导向正确、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产品,确保内容优质、健康、干净。为落实防沉迷网游的要求,《通知》强调,所有网络游戏实行实名制注册;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网络游戏企业才可向中小学生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

  其次,学校要严控手机入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针对电子产品,学校要加强统一管理,严禁带入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家长,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户外劳动、体育锻炼,积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学校、家庭只有合力打造预防“网瘾”阵线,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