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3问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校名义招生图片新闻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3问
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校名义招生
图片新闻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

夏熊飞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情况。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近视现象多发生于中学阶段,毕竟学业负担较重,数据也确实佐证了这点,中学生的近视率在70%以上。但我们还要看到,6岁儿童、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14.3%、35.6%,呈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家曾经以为离近视还很远的年龄段,也正在逐步“沦陷”。

  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眼过度、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眼部保健防护措施不够等,涉及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家长、学校、学生、卫生保健部门等,因而,要想做好近视低龄化的防控工作,就需要多元主体从多方面对症下药。

  低龄阶段,学业负担一般不会太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因素。低龄阶段的孩子,包括眼睛在内的诸多器官依旧处于逐步发育完善的阶段,极容易受到用眼过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病变。父母要自觉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更不能把手机当成哄娃神器。

  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学校就必须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在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眼部保健护理知识普及等方面,都要提高到与教学、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线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上网;每天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室光照达标等。作为卫生保健部门,要加大面向家长、孩子科普近视危害及防控方面知识的力度,同时在视力检查、早期介入预防、后期治疗控制等方面,出台更多惠民举措,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撑起远离近视的有效保护伞。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