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回家大风车农庄爱满珊瑚乡下老家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砥砺前行
回家
大风车农庄
爱满珊瑚
乡下老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满珊瑚

罗毅

  如果不是刻意打探,怎能想到,城市空间逼仄的夹缝里,寸土寸金的金山路与海峡路之间,竟有珊瑚实验小学这样美丽的校园。

  一入校园,我便迫不及待地边走边看。全校71个班3200多名学生,有的正在进行课间操,有的成群结队去他们上课的地方。花儿一样的孩子,在操场、在林荫道、在校园的角落里,奔跑着、跳跃着、欢呼着、操练着,童稚声朗,似鸟语啁啾,如闻唼喋之声。儿童时代,真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刹那间,我神清气爽,仿佛突然年轻了三十岁。

  此时春天,阳光轻柔。东边围墙上,爬满了青藤。墙边,修剪成球状的绿植,把红艳艳的春花衬托得愈发妩媚。南边一排高过人头的铁质栅栏,被繁茂的树木遮挡,隐约可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字样。西边,一字排开的教学大楼,尽显庄严与气派。北面的校办公楼,与操场平齐处,仅有二层,却是毫不起眼。校园中央是阔大的操场,红蓝相间的塑胶标准跑道,平坦得让人恨不得马上在上面飞奔。操场内,林立的篮球架下,是线条分明的篮球场,那是孩子们尽情玩耍、开心嬉戏的园地……在珊瑚实验小学,最好的位置、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设施,自然归孩子们所有。环顾操场布局、林荫中的五幢高大教学楼,是珊瑚学子们自由生长的蓝海。

  学校的科技馆,更是让我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在“科学课程”大旗下,外观呈半圆形的四层科技馆,分别展示了现代化的智能机器人。设有数学、机械力学、视错觉教学场地,放置了有光学、声学、电磁教学的实物,还有天文台、望远镜……这是小学生光顾的地方?稚气未脱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科学吗?我产生了质疑。

  进入馆内,一副黑底红字牌匾映入眼帘,“科学院士的沃土,诺贝尔奖的摇篮”。这十四个大字,是科技馆的育人目标,更是对世人的宣示。

  随后,我被进门处的“无尘粉笔擦”展示牌吸引——年仅11岁的小学生冯冠钦,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发明了看似简单却实用新型的粉笔擦。

  徐娟老师向我介绍,小冯是我的学生。小家伙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遇事爱动脑筋,爱追问为什么。他看到老师常年“吃”着粉笔灰,一颗小爱心就萌出科学的幼芽。在老师指导下,发明了“无尘粉笔擦”。同年5月,我带着他们飞抵吉隆坡,参加马来西亚ITEX国际发明展。小冯的发明,夺得银牌,同时获得了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会颁发的“领先创新奖”。作为学校的爱心大使,他在领奖台上呼吁大家,让世界充满爱。

  说得真好。只要有了爱,珊瑚春常在,世界更美好,不是吗?

  徐老师点点头,话锋一转说,其实我们学校的科学,只是一门启蒙课程。我们就是要通过科学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亲证结论,用科学的数据和方法进行知识探究,进而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态度,发展科学素养。简言之,就是让生冷的科学知识有温度,用爱来满足和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因为科学课,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争当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类似小冯同学发明粉笔擦这样的科创故事,在我们学校真的很多,斩获国际国内奖项的也不在少数呢。

  了不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像学生一样,背出烂熟于心的名句。

  徐娟老师说,我们不是希望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要求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具备科学素养。所以学校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创客中心和科技馆这些平台,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进而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人生未来……

  “您说得真科学!”我为科学老师点赞的同时,想到了“爱满珊瑚”这四个字眼,想到了春蚕、红烛、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美词,更记起了百年前陶行知先生为师者的定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