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AI识别是否光盘  对浪费粮食说“不”浙江为校园“阳光厨房”设“AI管理员”实现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第12版:科技服务·AI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AI识别是否光盘 对浪费粮食说“不”
浙江为校园“阳光厨房”设“AI管理员”
实现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AI识别是否光盘 对浪费粮食说“不”

映寒

  “光盘行动”倡导的不只是“贴在墙上的口号”,也可以是手机拍摄盘子识别光盘的“黑科技”,还能转发到群里进行“打卡”社交。一款由清华大学创业团队研发的“光盘打卡”小程序以年轻人喜欢的“打卡”方式激励光盘行为。

  智能识别是否光盘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成了社会关注新热点,这家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办的用科技赋能光盘行动的创业企业“火”了。据新素代科技CEO、“光盘打卡”创始人柳济琛透露,这段时间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主动联系入驻,小程序用户超过100万,月活跃用户在20万左右。

  “光盘打卡”的技术核心是一套运行在云端的人工智能算法。用户用餐后对餐盘拍照,经由人工智能识别为“光盘”后可获得积分奖励,完成打卡。积分可以在应用内兑换礼品,还可以捐赠给公益项目,由企业配捐善款。同时平台支持组织入驻,认证的组织可以邀请成员共同加入光盘挑战,通过排行榜等形式激发组织活力。

  这也成为不少单位入驻时看重的“黑科技”。食堂的桌子上贴一个二维码,用餐者随手扫码识别光盘,再转发到群里,让各个组织在群里打卡“比拼”。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组织难题,更让光盘者有了参与感,成为一个社交行为。

  柳济琛说:“目的不是把自己盘子里的饭菜吃完,而是激励大家在点菜、买菜时就根据自己需要评估,以达到真正的减量。”

  样本数已达200多万

  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虽然是不少人的共识,但真正行动起来似乎只是自己的行为,没有社交性,没有正向激励,也没有科技感,连宣传起来也摆脱不了“墙上贴口号”的困境。

  人工智能时代,光盘要和技术挂钩,还要以小小的奖励让用户能够很快看到自己“光盘”的成果,激励用户控制自己的行为。

  “光盘打卡”,听上去就是简单地通过拍照识别盘内食物是否吃光。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餐具的样式有很多,浪费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碗里剩个白米饭与盘子里剩个骨头,完全就是不一样的识别。

  柳济琛团队期待能够达到的理想效果是,一方面系统能识别出用户拍的是不是餐具,另一方面能判断出到底有没有光盘、光盘到什么程度。

  为此,柳济琛组建了技术团队,在高校食堂、写字楼餐厅、大酒店和企业园区的餐厅,采集了10万个样本,包括不同餐具的形状、不同菜系和菜式等,并且通过AI让手机识别光盘“有了智慧”,研发的软件对原有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

  “目前,我们的样本数已经有200多万,系统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也变得更高。”柳济琛不无自豪地说。

  500余所高校参与挑战赛

  “光盘打卡”只是一个起点。依托“光盘打卡”小程序,新素代科技发起了“百城千校光盘行动挑战赛”。首届光盘行动挑战赛在100余所高校中生根发芽,直接参与人数1万余人,影响人数约10万。第二届挑战赛覆盖高校达到了500所。

  根据问卷反馈结果显示,超九成参与者表示会在赛事结束后坚持光盘到底。“光盘打卡”行动同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和中兴、诺基亚等企业开展合作,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食堂,餐厨垃圾在两个月内减少了30%,取得了良好效果。

  “光盘打卡”小程序上线一年来,单靠用户自发口口相传和带动,已累计打卡200多万次,相当于减少碳排放500吨、减少浪费140吨,平台累计配捐公益善款几十万元。接下来,“光盘打卡”会继续深耕高校领域,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增加项目辐射人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光盘行动的重要性,进而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传播文明餐桌好风尚,促进公益和生态文明事业共同发展。

  在柳济琛看来,“光盘打卡”不只是一个小程序,更是对种种社会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服务生态环保领域更多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位。”柳济琛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