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疾病,居安思危口罩不是无情物归消毒给橙子宝宝举高高
第08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理解疾病,居安思危
口罩不是无情物
消毒
给橙子宝宝举高高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理解疾病,居安思危

赵青新

  2020年的春天竟然会是这样的境况。疾病来势汹汹,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严峻的课。阅读是亡羊补牢的举措,我希望从中获得常识和经验。

  美国记者、科普作家劳里·加勒特长期关注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先后摘取皮博迪奖、乔治·伯克奖和普利策奖三大新闻奖。《逼近的瘟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7年1月)是她的代表作。

  该书梳理了近年来流行疾病发生的历史,考察的具体事例包括玻利维亚出血热、马尔堡病毒、黄热病、巴西脑膜炎、拉沙热、埃博拉、猪流感、军团热、艾滋病。瘟疫来袭,人类措手不及,健康遭受严重威胁,恐慌情绪也在蔓延。文化人、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政治首脑、宗教领袖、社会民众,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作品以缜密的考证、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人类与这些疾病斗争的艰难历程。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换取些微成果。

  病因并非毫无根由,常与某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比如马丘波病毒。20世纪中叶,玻利维亚掀起了一场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的运动,打乱了卡洛米斯野鼠的天然习性,这种啮齿动物迁居到城镇居民家庭,带来了人类无法抵抗的病毒,导致了大规模的流行病。类似的情形也是其他疾病暴发的原因。

  自古以来,人类就遭受瘟疫的威胁,生命随时处在死神镰刀收割的阴影里。直到十八十九世纪近代医学兴起,20世纪医学更是突飞猛进,除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少数例外,似乎不再有疾病能够大规模地威胁人类的安全。然而,正如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所言,人类历史上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人类改进命运的同时,也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

  本书在微生物层面上探讨了进化生物学,仔细观察了病源和传病媒介如何变化,来对付人类自我保护的防御武器。微生物的生存是一部传奇史诗,充满无尽的冲突与合作。没有微生物,我们将无法消化、无法呼吸;没有我们,绝大多数微生物依然无恙。人类不可妄自尊大,随意破坏微生物群落的均衡生态。病毒也有争取生存的权利,它们寄生宿主,不断变异,城市的拥挤密闭给微生物提供了农村没有的大好机会。回顾往昔,有多少疾病是因为人类不恰当地对待自然,或者贪吃野味而引起的呢?

  这些疾病有很多发生在非洲或拉丁美洲地区,贫穷和落后是一层原因,新殖民主义对当地经济的剥削和造成的生态危机也是不可忽视的。疾病是天灾,也是人祸。最典型的莫过于艾滋病。艾滋病人在起初被认为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他们也常常自暴自弃。可是,更多的艾滋病人出现了,这些问题牵涉性文化、种族主义、贫富差距、女性主义等,围绕它的争议引发价值观的动摇。

  正如苏珊·桑塔格描述的,艾滋病成为强烈的“疾病的隐喻”,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罪责和社会机体的弊病。作者告诫我们,必须重建关于疾病的新思维方式,接受人类也是食物链一环的局限,学会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理性的地球村里。

  在本书序言里,作者说艾滋病教育了我们,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健康问题都会迅速成为对许多人或对所有人的健康威胁,有必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作者还以2003年中国SARS作为案例,说明及时应对的重要性。作者表示,SARS之后,中国境内的所有传染病几乎完全公开透明,这种态度可以使世界免受劫难。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我们在实践工作上依然差距很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