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让铜梁龙灯惊羡世界“阡陌农乡”美如画 “卧马渔村”展新颜永川区老科协调研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让铜梁龙灯惊羡世界
“阡陌农乡”美如画 “卧马渔村”展新颜
永川区老科协调研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铜梁龙灯惊羡世界
——记“巴渝工匠”龙灯彩扎工艺大师周建
通讯员 赵武强

    周建与龙灯彩扎。(受访者供图)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铜梁区太平镇的新艺龙灯彩扎厂,见到了目前铜梁唯一获得“巴渝工匠”称号的龙灯彩扎工艺大师周建。

  周建从事龙灯彩扎已有37年,制作的龙灯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已逾两万件,铜梁龙灯的魅力和扎制秘籍别人仍无法完全复制。“因为铜梁龙灯一直在用匠心打造,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赋予了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内涵。”周建说。

  传承祖业爱上扎龙

  周建出生于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坪漆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里虽然没有什么出名的特产,却出了一个传承扎龙产业百年之久的扎龙世家——周氏家族。

  周建的爷爷周均安是铜梁三大扎龙艺人之一,逢年过节,十里八乡的士绅百姓都会请周均安去扎物塑像、祭龙舞龙、祈福消灾。在扎龙世家中长大的周建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龙灯彩扎工艺,后又拜铜梁扎龙第一人蒋玉霖为师。

  “我14岁开始学扎龙灯,直到18岁,爷爷才准许学做龙头。龙头是一条龙的精髓所在,必须要有一定基础后才能学。”周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艺水平的提高,2000年,周建在太平镇白云街办起了新艺龙灯彩扎厂。

  坚守中改良创新

  1988年,年仅16岁的周建跟随师傅蒋玉霖到北京参加全国首届龙狮锦标大赛;国庆50周年大典,周建带着亲手彩扎的龙灯再次跟随舞龙队进京表演。这两次经历大大开阔了周建的眼界,他意识到,只有创新求变,铜梁龙灯才能迎来更大发展。

  据周建介绍,传统铜梁龙灯产品的主要材料多用厚实的竹篾,一条50米彩龙龙头就有4公斤、龙身25公斤,舞动起来非常吃力。

  经过反复摸索和对比试验,周建采用竹篾加细小的钢丝、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不但把50米的龙具总重量降至15公斤,还使铜梁龙灯更加饱满,富有张力,增强了立体感;用绸布替代牛皮纸,增加了龙身的韧性和耐用性;用丙烯、荧光漆代替广告颜料,避免了龙体褪色,让色彩更加鲜艳亮丽;选用金箔作鳞片,让龙身闪闪发亮、光彩照人……尤其是周建独创的“翘篾”技法,使得铜梁龙灯龙头更昂扬,造型更生动,线条更流畅,充满力量之美。

  “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改良创新,才会赋予铜梁龙灯新的生命。”周建说。

  一生坚守传承扎龙文脉

  在新艺龙灯彩扎厂里,摆放着大蠕龙、竞技龙、稻草龙、荷花龙、板凳龙等造型各异的龙灯产品,最长的大蠕龙达百米,短的小彩龙长仅两米。

  稻草龙是铜梁龙灯大家族的一个成员,但是过去的稻草龙外形简单神似,观赏性不足。周建新开发的稻草龙,不仅神形兼备观赏性更强,而且龙头、龙须、龙身、龙尾、龙珠由稻草为主的原料制成,舞动起来更灵活自如。

  “稻草龙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稻草的选择上非常讲究,过干则易脆,过湿则色黑,色泽金黄软硬适度为最佳,制作起来不易断折。”周建说,“想要制作一件精致的作品,从取材到工艺,样样都不能马虎。”

  因为一生坚守、精益求精的执着,周建获得了光彩炫目的行业荣耀,更让铜梁龙灯更加辉煌。

  1994年,国家体委在福州举办了首届“佐海杯”全国舞龙邀请赛,从首届大赛开始,周建研制的竞技龙具就被确定为大赛的标准龙具沿用至今,1999年,周建带着铜梁舞龙节目《九条龙进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9条长龙每条身长50米,被中央电视台誉为“铜梁人民奇特想象力和高超技艺的杰作”。

  此外,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上,都有周建和他扎制的铜梁龙灯的身影,这些也成为了他数十年深耕龙灯彩扎技艺的真实写照。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