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暖风习习,此时正是酉阳县宜居乡红鱼村春茶采摘的大好时机。在嫩绿的茶树林里,有一位30多岁的青年男子正指导工人如何采茶。在金色的阳光下,他显得从容淡定、信心满满,他就是酉阳县山宝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型农技师冉杰。
走实艰难创业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冉杰出生在酉阳县宜居乡一户农民家庭里,在兄弟姊妹间排行第三。冉杰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2003年,冉杰在酉阳县龚滩中学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酉阳师范学校。那时,哥哥已经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姐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家里的收入实在无法让姐弟同时上学读书,只能供一人继续读书。冉杰毫不犹豫地把继续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姐姐。
2004年,冉杰选择了外出打工,由于既无高学历,又无一技之长,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多少钱。2005年,冉杰选择了返乡发展。同年与乡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爱,二人后来共同投资在乡场上开了一家百货店兼电话亭。
两年后,随着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电话亭再也不能赚钱了,他俩立马转让了门面。
2007年,冉杰回到乡下的老家发展种植养殖业:他把村里常年撂荒的耕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了青蒿100多亩;向银行贷款发展养殖业,喂养了20多头猪和1000多只鸡、鸭。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冉杰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由于养殖业市场行情波动太大,冉杰只得暂时放弃养殖业,转行承包了乡村公路硬化工程。
经过日积月累,冉杰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投身特色农业发展
2014年,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一些惠民政策相继落地。冉杰敏锐地意识到,乡村振兴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乡村即将迎来发展机遇。
冉杰决定充分利用家乡的茶叶资源,承包了村里多年未管护的老茶山200多亩,并成立酉阳县山宝农业有限公司,种植中药材300多亩。
与此同时,冉杰开始加强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学习,并获得了多本新型职业技师结业证书,成为了宜居乡最大的种植养殖专业户,还获得乡、县、市嘉奖,2021年被宜居乡评为红鱼村综合服务专业人员。
目前,冉杰的茶叶基地有300多亩,年产干茶叶900多斤,按市场销售价每斤800元计算,毛收入达72万元以上,除去工人工资及其他开支,仅茶叶一项年纯收入20多万元,解决了900多人就地务工。他在实现科学致富的同时,还带领村里的脱贫户共同致富。
打造以茶为支柱的产业链
冉杰既有文化,又懂技术,在努力经营好自己产业的同时,还负责为本村及相邻村茶农提供茶叶加工技术,帮助他们进行“产、制、销”一条龙服务,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因为成绩突出,2021年,冉杰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近日,笔者在酉阳县山宝农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里看到,茶叶加工设备不停地运转着,经过摊青、杀青、理条、压扁炒干、剔毫等工序出炉的春茶芽头漂亮、香气扑鼻。
除了推出青茶采摘体验游,冉杰还依托龙头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茶为基础建设了一处集科普、教育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课堂,推动了茶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吸引了游客前来,有效带动了本村及周边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我们主要从亲子游、研学、团建等方面着手,将茶的销售带动起来,顺便把旅游资源也开发出来。”冉杰说。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勤劳勇敢的冉杰成了酉阳远近闻名的新型农技师。在他的带动下,酉阳县宜居乡逐步形成了以“茶”为支柱的产业链。
而今,这一产业链正日益壮大,山宝茶场如一幅水墨画呈现在世人面前。
宜居河逶迤而去,河水一路欢歌,似一曲乡村振兴给农民带来的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