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刚:大国“钟”匠(四)冉杰:放飞新型农技师的特色产业梦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张首刚:大国“钟”匠(四)
冉杰:放飞新型农技师的特色产业梦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首刚:大国“钟”匠(四)
——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和他的“时间团队”
新华社记者 张伯达 郑昕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左)在铯原子喷泉钟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创新 不断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的通信、电力、金融、导航等系统,其有效运行都有赖于高精度的时间同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授时系统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工程,还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重器。

  2003年,为满足国家重大急需,国家授时中心与相关研究院所凭借时间频率技术与天文科学理论的积累,用不到三年时间研制建成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演示验证系统,精度不亚于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

  “CAPS系统建设体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依然在鼓舞着新时代授时人前行。”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说,创新是引领科技进步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授时中心坚持自主创新不停步、走快步,在国家战略的必争领域加强布局、做强做大。

  把比微波原子钟精度更高的光钟送上太空,实现高精度空间时间基准,是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张首刚和团队的十多名中青年“钟匠”,用十年打造出了中心的第一台地面光钟,如今的工作是把这台铺开来足有20多平方米的光钟塞进不到1立方米的空间站实验柜,其难度不只是器部件的尺寸缩小,更是系统与工艺的再造,需要突破系列关键技术。眼下,这台“争气钟”正加紧在国家授时中心研制。

  “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频率研究和授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就是有这群可爱的同事。”张首刚说,“国家人”做“国家事”、“国家队”担“国家责”,国家授时中心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填补一个又一个国内空白:

  ——重启世界时这一战略资源的自主测量,摆脱此前世界时数据对国外的依赖,保障我国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

  ——启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将光纤授时与改进后的长波授时结合形成地基授时,并与卫星授时融合,搭建天地一体的授时体系。

  ——发展网络时间传递及应用新技术,在云端建立节点,建立起网络授时系统,填补高精度“北京时间”在网络空间的缺位。

  ……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我们的授时服务就跟到哪里。”张首刚说,授时人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授时工作中夺取更大的成绩。

  (全文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