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强:回乡养土鸡 情浓馈桑梓余清:让农业科技企业助力富民兴业科技先锋谈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余小强:回乡养土鸡 情浓馈桑梓
余清:让农业科技企业助力富民兴业
科技先锋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清:让农业科技企业助力富民兴业

本报通讯员 吴红亮

  人物简介

  余清,福建罗源人,现任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万盛经开区工商联副主席。曾就职于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厂长、生产总监、品质总监、监事会主席等职。他带领华绿生物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等荣誉。

  “科技创业,服务市场”是余清创办企业的座右铭。

  近年来,余清带领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称华绿生物)全体员工,努力践行企业使命,支持乡村振兴。

  他说,要让农业打破靠天吃饭的定式思维,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要让农业企业保持本色,就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富民兴业。

  科技赋能

  让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用菌

  作为江苏华绿的老员工,余清见证了科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从事农业方面的企业,要做出成绩、形成规模,更离不开对科技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创新。

  他常说,没有科技就没有华绿,没有科技就没有华绿食用菌的新品种。

  2016年11月,华绿生物在重庆万盛经开区落户。1年后就建成投产,余清从江苏调任重庆华绿生物任总经理。

  他带领技术总监通过工厂化栽培的技术手段,将农作物下脚料通过与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变废为宝,全面提升食用菌的产能、质量及安全水平,不断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条。

  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余清积极争取集团总公司的支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食用菌生产线和优良菌种,引进托盘自动输送系统、上下架机、搅拌输送装置、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打破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常规,让一年四季都能稳定供应市场需求。

  经过4年的努力,华绿生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年产5万吨食用菌的工厂。而今,华绿生物是全国智能化最高的现代化食用菌工厂,也是西南地区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工厂,企业工厂化食用菌产能居于全国前四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各大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示范担当

  推动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华绿生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

  余清带领职工融入当地“三农”事业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万盛经开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示范点,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他从产业助家、就业致富入手,带领企业专门开辟食用菌装瓶车间,将“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身体条件和文化素质入行门槛要求不高”的生产工序作为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

  2018年12月,华绿生物成功创建为万盛经开区首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扶贫车间在运营过程中,主动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对接,积极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时,华绿生物还通过“老带新”“以工代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提升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从而达到稳定就业岗位的目的。

  扶贫车间创建以来,先后吸纳60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36人、低保户1人、残疾人家庭人员11人。这些举措让就业者劳有所得、劳有所保,强化了贫困群众致富的志气和底气。

  余清说,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授鱼”与“授渔”并举。华绿生物在此过程中成功创建为万盛经开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获评万盛经开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先进集体、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重庆市就业扶贫示范车间、重庆市消费扶贫示范单位等殊荣。

  余清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带领华绿生物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科技为企业赋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更好回馈社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