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小强、陈玲玲夫妻俩在给鸡喂食。 |
 |
散养的土鸡在林地觅食。 |
清晨,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照在一对忙碌的夫妻身上,男子挑着玉米担子走向鸡群,女子正在草丛中捡拾鸡蛋,三五成群的土鸡在树林里追逐啄食……一幅农村养鸡画面映入眼帘,夫妻俩开启了养鸡人新的一天。
男子名叫余小强,是一名“80后”。女子是他的妻子,名叫陈玲玲,是来自两江新区的一名“90后”城市妹儿。他俩在巴南区接龙镇小观关塘村垭口社办起了散养土鸡场。提及养鸡的事,两口子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2020年前,余小强夫妻在云南建筑工地打工,虽然能挣一些钱,但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父母看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夫妻被迫从云南返回家乡。失去了工作,两个孩子要上学,一家要开支,心里特别烦躁。”陈玲玲说。
回到老家的余小强,无事可做,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刷抖音上。一次,他偶然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家林下养鸡场的视频,眼前一亮:“自己为何不开一家类似的养鸡场?”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陈玲玲早就在家闲得发慌,听到丈夫要办养鸡场,非常赞同。
在余小强的老家,房前屋后有一大片属于自己的林地,长期撂荒,长满了杂草,适合散养土鸡。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联系上了红康鸡苗养殖供应基地,并专程到该基地考察,学习养鸡基本知识、管理技术。
“我们两口子把多年打工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散养土鸡场。”余小强说。他们的养鸡场利用的是自家房前屋后空闲林地,加上邻居撂荒的林地共有100多亩。
余小强介绍,散养是让鸡回归自然,因为树林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空间大,加上喂养的饲料全部是从农民家里收购的玉米,无任何添加剂,长大的土鸡不仅羽毛丰满、色泽光亮,而且肌肉结实、皮下脂肪沉积均匀,肉质色鲜味美,堪称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余小强小观关塘村的散养鸡场每周定点向市内客户直供800只土鸡,很受消费者欢迎。
“而今,党的政策好,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让我们增加了收入,也更好地照顾了家庭和孩子。”余小强兴奋地说。这个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80后”年轻人,始终对农业、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余小强夫妻因此吃下了定心丸,养鸡的信心更足、劲头更大。他们表示,要经营好养鸡场,为家乡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